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成语“跳”上墙!街头藏着一本“会说话”的中华文化课本

注意到没?山西南路、汉口路附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成语故事跃然墙上——丢了剑在船上做记号的楚人、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护送回赵国的蔺相如、提笔为龙点睛的张僧繇……这些跃然墙上的“活”成语,用最朴素的画笔为钢筋水泥的城市注入一缕千年文脉的烟火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陕西南路——汉口路至福州路段,百余米的外墙上约有二十多幅成语彩绘。


画面中,楚人弯腰刻舟的憨态、廉颇负荆请罪的严肃表情、郑国人买下匣子退还珍珠的傻气,都让原本静态的成语瞬间“活”了过来。过往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拔苗助长、叶公好龙、子路负米、孔融让梨……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实,褪去华丽外衣,文化传承也可以“接地气”!位于报童小学对面的这排建筑物看起来一点儿都不“高大上”,而恰恰是布满沧桑的墙皮裂纹,让这些流传了千年的成语故事看起来更加具有历史的沉淀感。


“文化传承不需要镶金框,它就该是街坊买菜时抬眼可见的生活景!”市民杨女士表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画就像墙上的“彩蛋”,仿佛把语文课本搬到街头,使两千年前的智慧不再尘封于典籍,而是化作一抹灵动的墨迹,藏在这一瞥一笑的烟火人间里。也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密码。


当文化褪去厚重铠甲,以如此轻盈的姿态落入市井,才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终极智慧!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张雯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