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劳务派遣工张占宏在参加煤矿组织的文体活动时突然因病去世。企业没有为张占宏缴纳工伤保险,张占宏家属与企业未能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张占宏父亲张长鱼找到沁水县嘉峰镇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经树理劳动关系调解队多方努力,协调达成了130余万元工伤抚恤金和赔偿金的意见。
这是山西工会推进社会化维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西省总工会坚持法治尺度与情感温度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方面,积极探索职工维权服务新模式,深入推进“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实现从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参与集体协商到实施法律援助的工会维权“一条龙”服务,运用“一函两书”等法律手段协调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行为;另一方面,聚焦重点职工群体,在强化群众性安全生产工作、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作用,切实提升职工的安康幸福指数。
设在太原清创基地的太原市总城南维权服务站开展普法活动。
山西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敬华表示,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统筹打好“情感牌”和“法治牌”。既要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为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真正成为维护职工权益的“娘家人”,也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把职工合理诉求反映好、落实好、维护好。
“工会+”,把维权力量“攥指成拳”
“善于从个案、类案中发现问题,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发挥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作用”“扩大同堂培训范围,邀请工会人员、调解组织、调解员参加,提升预防化解纠纷能力水平”“对人民法院审理的社会影响大的劳动争议案件,邀请工会人员等旁听”……近一年来,山西各地的同级法院和工会轮流组织召开了工作交流会商会,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法院接到检察院支持起诉书,第一时间通过调解平台将案件委派给工会。工会调解员用了10个工作日,圆满化解了两起长达5年的劳务纠纷。”山西省榆社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表示,诉前调解就是为一个“快”字。推行“法院+工会”多元解纷机制,不仅免收诉讼费,而且效率高,能更快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案件调解前,我总能得到法院工作人员的有益指导。以刚调解的这两起案件为例,法院工作人员建议我将履行日期往后推迟一周,在文书制作中也给了我专业的指导。法院出文书很快,效率很高,在诉调衔接上很顺畅。”在榆社县总工会调解员胡瑞峰律师看来,职工维权“提速”与当地建立工会与“一府两院”(同级政府、法院、检察院)联席会议制度密不可分。
2024年以来,山西省总发挥省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的独特优势,强化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的沟通协作,推动联席会商制度向法院、检察院拓展,向市、县基层延伸,推动职工权益保障由单边向多维发展,形成“工会+”社会化职工维权服务体系,实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检司法监督同向赋能。
以“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机制为例,2024年3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常态化工作交流会商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双方常态化工作交流会商的12项主要内容,推动全省11个地市和117个县(市、区)实现法院和工会诉调对接机制全覆盖并实质化运行,完善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机制,提升诉调对接信息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劳动争议纠纷调处工作能力和实效。
为保证这一机制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山西率先制定法院委派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标准和“以案定补”补贴标准;针对劳动争议调解主要集中在县区的实际,建立省、市工会对县区的经费补贴机制,专项补助60个经费困难县区。
一站式窗口,让维权触角直达职工
“个案的调解各有不同,但走的始终是群众路线。”在嘉峰镇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树理劳动关系调解队队长、嘉峰镇司法所所长王书楼介绍说,人民作家赵树理是嘉峰镇尉迟村人,当过沁水县委副书记,留下了很多调解故事,这都是新时代“树理调解工作法”的丰富养分。
“树理调解工作法”从赵树理的文学作品中,提炼出“常有理”“惹不起”“铁算盘”等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人物,对症下药。王书楼还经常运用“先放气后说理”“先看戏后说事”“先戴帽后和好”等调解策略,“以土办法解决家长里短,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逐步打开调解对象的心结。”
将“树理调解工作法”注入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沁水县总进一步叫响了“树理公惠”品牌,县总分别与法院、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签订协议,在乡镇一级实现工会牵头,基层法庭、基层司法、基层派出所跟进,将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建在乡镇、开发区的同时,相应组建树理劳动关系调解队、树理普法宣传队,对接晋城市总工会、沁水县总工会的集体协商指导队、健康指导队、职工维权律师队,确保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
依托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晋城市总、沁水县总协调联系市律师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医院、蓝天救援队等社会组织,签订服务协议,定期深入企业和职工中间,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讲座、职工心理咨询、应急救护培训等服务,强化劳动法律保障体系功能。
山西省第三届职工职业劳动保护技能竞赛消防救援比赛现场。
全省建设不少于400个工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鼓励经济发达、劳动关系相对复杂、条件成熟的地区多建站;推广沁水县总工会打造“树理公惠”品牌的经验,将“枫桥式工作法”注入劳动争议调处机制……2024年8月,山西省总工会明确,力争用3年实现县级工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全面覆盖。
按照“小、快、灵、准”服务工作方式,山西工会通过整合劳动关系协调员、集体协商指导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心理咨询师等队伍,构建多层次、多链接、多功能的劳动关系服务队伍,打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台窗口”。
梁敬华表示,在乡镇、街道建设工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打造劳动关系治理领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阵地,就是要坚持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最大限度把劳动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站织网,让幸福安康可感可及
山西是产煤大省,百万矿工的安全健康权益,始终是工会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山西各级工会大力打造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特聘煤矿安全生产群监员1.5万余名,为生产拧紧“安全阀”。此外,还将一群“唠叨的婆姨”发展为女工家属协管员队伍,通过观察矿工的精神状态,开展高频率、多形式的亲情安全联保活动,有效激发矿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意识,服从各种安全生产规程。
如今,煤矿井口群众安全工作站,已成为山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借鉴煤矿做法,山西省总推动在非煤矿山、危化、燃气交通、建筑以及新业态等重点行业推行群众安康工作服务站建设,在矿山、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建立企业职代会,听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专题报告制度,全面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源头参与力度。
2024年起,“两站”建设被列入山西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安全生产职责任务清单,纳入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体系,山西省总参与了全省安全生产“督检考”及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年度重点工作,对安全生产重点地区进行督导。
山西省总大力实施“和谐保安工程”,通过“随手拍”活动、“两站”建设、“安康杯”竞赛等措施,推动群众性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把少数人查隐患变为全员参与大预防,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山西各级工会聚焦职工权益保障,持续开展多元化、精准化服务。
太原市总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职工健康驿站,除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知识普及、医疗诊断服务、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服务外,工会会员还可以免费在这里挂三甲医院的专家号。目前,已建成5家职工健康驿站,为全市劳模、在档困难职工及配偶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服务,包括部分检查、体检享受全免或减免50%的优惠。
大同市总职工健康驿站创建两年多来,已为全市8大群体、2万余名职工免费进行了健康素养监测服务,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出具职工团体健康分析报告,用健康大数据让工会关爱行动更具针对性。
权益暖“新”,把实惠送到职工身边
2024年9月,山西忻州市总工会向市人社局发出《关于规范劳务派遣协议推进劳务派遣人员建会入会的建议书》,推动全市劳务派遣工切实享受技能提升、福利待遇等权益,并在中秋节期间,为全市908个用工单位的1.6万余名劳务派遣工送上慰问信和月饼等慰问品。此后,全市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时,都要按照这份建议书的内容,再签一份补充协议,明确约定,“派遣人员加入用工单位工会,工会经费按照派遣劳动者工资的2%提取,属于应上缴上级工会的经费,由用工单位工会按规定比例上缴。”
这是山西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务派遣人员等重点群体强化维权服务的缩影。近年来,山西省总工会在深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专项行动,打造24小时无人值守户外工会驿站,开展“夏送凉茶、冬送暖茶”等公益活动的同时,推动省政府主管部门、省级产业工会、行业协会召开联席会议,引导企业完善行业公约和行业标准,自觉履行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切实维护好新就业群体基本权益。各级工会重点推动苦脏险累的行业开展协商,不仅能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还能规范行业发展,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
2024年,针对货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太原市总工会组成专项工作团队,通过调研物流货运企业及物流货运平台40余家,召开货车司机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了解到缺少职业伤害保障已经成为物流货运行业发展的痛点。在全市物流货运行业集体协商启动之初,就已对货车司机的职业伤害保障、技能培训、安全驾驶以及企业关怀等,进行了反复磋商。
太原市物流货运行业集体协商现场。
2024年9月,太原市首份物流货运行业集体合同发布,覆盖全市200余家企业、3.2万多名货车司机,在保险保障、技能培训、安全驾驶等方面设立了行业底线。尤其明确约定,企业应当为建立劳动关系的货车司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除此之外,还应购买雇主责任险及人身意外险等商业保险;提倡货运平台企业为自觉缴纳社会保险费、购买人身意外险等的货车司机优先派单。
在太原市物流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推动下,目前,山西金度生活科技连锁有限公司与200多名货车司机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了雇主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商业险,实现了向员工制企业转型过渡。
在吕梁,全市货运行业集体合同在购车前期相关事宜、运费结算、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租赁还款、车辆保险、司机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覆盖了全市17家大宗商品网络货运及运力服务企业,为全国中西部地区30万余名货车司机带来了实惠。(刘建林 李彦斌)
来源:《工会信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