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非遗
知多少
3月17日,寿县非遗代表性项目抬阁传承人黄学军、凤台县非遗代表性项目火老虎传承人孙元多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一消息不仅是对两位传承人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淮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体现。 你知道淮南共有多少 国家级非遗项目吗 今天,楚小南带你一探究竟 让我们一起走进淮南 探寻国家级非遗背后的故事 感受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
“肘阁”“抬阁”是起源于淮河流域寿县正阳关的民间艺术,与“穿心阁”并称为“沿淮民间艺术三绝”。
“肘阁”是由一个成年人把铁架捆绑在腰背上,再以铁杆连接着另一个铁架,小演员扮演各种戏剧人物,被顶托在铁架上。顶架人按照“前进一步九寸二,后退一步八寸八”的舞步,边扭边走,铁架上小演员也配合着边摆边摇,这种表演集杂技、彩扎等于一体,体现了高、难、险、美的特点,被誉为“空中芭蕾”。
“抬阁”的表演形式是两人或多人抬起由小演员扮演的神话传说人物,表演“群仙赴羊石”“观音赐福”“荷花仙子”等传统节目,多为祈福纳祥之意,有“肩膀上的戏台”之美称。
2008年,“肘阁”“抬阁”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火老虎是流行于凤台县境内淮河之滨山口村和淮丰村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演出活动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举行。
火老虎表演角色丰富,包括老虎、雄狮、雌狮、狮崽、土地神和领狮者。表演时,先在场外点燃大火,随后点燃火老虎身上的捻子,满身着火的老虎跃入场内,与狮子展开激烈打斗。这种表演形式惊险壮观,扣人心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008年,火老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鼓灯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汉族民间代表性表演艺术形式,是淮河儿女在长期劳动生产和文化交融中创造的文化遗产,有着“东方芭蕾”的美誉。
花鼓灯
花鼓灯的表演形式多样,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有四百多种语汇和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淮河人民的生活风貌,还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06年,花鼓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凤台县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花鼓灯艺术之乡”,成为淮南亮丽的文化艺术品牌。
豆腐,一种大豆制品,古称“菽乳”,以产于淮南、寿县、八公山一带的豆腐最负盛名。相传2000多年前由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便与方术之士在八公山中著书炼丹,偶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历史上记载刘安发明豆腐的典籍多达四五十种,淮南也为中国豆腐发祥地。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选料、浸泡、磨碎、分离、煮浆、点膏、蹲脑、压单等工序。用传统技艺制作的八公山豆腐质地细腻,洁白如玉,久煮不碎,食之鲜嫩味美。
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中国豆腐文化的代表。
从花鼓灯的灵动舞姿
火老虎的炽热火焰
从豆腐的传统制作
到抬阁的高台表演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现了
淮南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更承载着这座城市的
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
快来淮南
感受非遗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