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河南能源豫剧人的故事

图片

2024年9月,河南能源豫剧团选送的《穆桂英挂帅·出征》获评第六届中国煤矿艺术节“中国平煤神马杯”第三届全国煤矿职工戏剧展演优秀作品    杨景新 摄

2月12日,元宵节,河南能源义煤公司举办职工闹元宵“双创”才艺游园活动。其中,河南能源豫剧团带来的“迎春接福闹元宵”演出,吸引了众多职工、家属和义马市民前来观看。

市民张晓天一早就带着家人专程赶来看节目,他颇有感触地说:“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今天我们全家人都来了,近距离观看咱煤矿剧团的演出,感受这浓浓的年味。今天的演出唤醒了大家的美好记忆,让我们重温了热闹过年的场景。咱煤矿的剧团,中!”

应运而生

河南能源豫剧人的故事还要从42年前成立的义马矿务局豫剧团说起。

“义马矿务局豫剧团是1983年10月1日成立的,我是当年9月30日从新安县豫剧团过来的。当时矿务局给出的条件十分优厚:只要你有真本事,要房子给房子,要待遇给待遇,夫妻两个一起来的,一家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游建民今年62岁,二级演员,前年刚退休。谈起往事,游建民感慨不已:“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啊。”

“新组建的义马矿务局豫剧团,骨干力量来自洛阳豫剧一团,再加上一部分义马矿区各矿井单位的文艺骨干和戏曲爱好者。”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二级演员、“香玉杯”艺术奖获得者孙丽君说道。孙丽君是洛阳戏校第一届毕业生,1989年从义马市豫剧团调入义马矿务局豫剧团。

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创始人之一、今年87岁的义煤公司工会原主席王育亭介绍,成立剧团主要是为了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当时,虽然义马矿务局各单位都建立了职工俱乐部,俱乐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等,但是职工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中学毕业的都凤毛麟角,好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并不积极参与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业余生活十分贫乏。许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下班后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喝酒打牌带来的后果是治安案件增多。

成立剧团,能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并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何乐而不为?王育亭解释道:“过去流行的豫剧以古装戏为主,弘扬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很有教育意义。职工中,豫剧票友非常多,许多人都能来上几句,因此豫剧在矿区很有市场。”

因为待遇优厚,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很快聚集了一批在豫西叫得响的名角。这些人中,生旦净末丑和乐队、编导等各类专业人员都有。一时间,义马矿务局豫剧团人才济济。国内京剧界有四大名旦,当时义马矿务局豫剧团也有四大名旦。

游建民介绍,当时剧团里名角很多,两口子一起来的,矿务局不仅按照承诺给每家分一套楼房,还给相应的待遇。鼎盛时期,剧团配有一名党支部书记、六名团长。剧团最初由常村矿代管。

队伍拉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排戏。今年73岁、曾担任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党支部副书记的张发俊说:“常兰玉、刘淑敏等专业人员加盟后,剧团开始排演整场戏。最初以古装传统剧目为主,先后排了《三哭殿》《秦雪梅》《黄鹤楼》《长坂坡》《穆桂英挂帅》等,在常村矿俱乐部演出后,一炮打响,轰动了整个矿区。”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义马矿务局豫剧团下矿演出

人称“豫西第一司鼓”的张志军介绍,从1986年以后,剧团开始排演现代戏,第一部是《风流寡妇》,随后又排演了《了却父母心》等。

光辉岁月

今年58岁的三级演员刘福月1984年毕业于河北雄县戏校。刘福月说,当时戏曲盛行,很多县都有戏校。河北有,河南更多,如豫西的嵩县、伊川、渑池、新安等地,都有戏校。

刘福月从戏校毕业后,先后在伊川、漯河、孟津的剧团待过,但都不是正式职工。1986年12月,他随孟津曲剧团到三门峡市演出,义马矿务局豫剧团的王世卿老师来看戏,问他愿不愿意加入矿务局剧团。当时义马矿务局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加入矿务局剧团就成了国企职工,工资收入高,很有吸引力,刘福月同意了。

刘福月还清楚地记得,他到义马矿务局豫剧团不久,煤炭工业部副部长胡富国来义马检查工作,并观看了剧团演出的剧目《穆桂英挂帅》,他作为短打武生,饰演穆桂英的马童。

在戏剧舞台上,生角分老生、武生、小生。老生又叫须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年纪的男性,佩戴胡须,性格正直、稳重,如《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武生又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长靠武生扎大靠,穿厚底靴,表现大将风度,如《挑滑车》中的高宠;短打武生动作敏捷,穿短衣裤,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罗成叫关》中的罗成是文武小生,即能文能武。

那天,胡富国副部长看了演出后,郑重向当时义马矿务局党委书记楚东初、局长杨耀敏发出邀请,邀请义马矿务局豫剧团于年底进京演出。

1987年12月2日,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义马矿务局豫剧团进京汇报演出。那是游建民第一次去北京。

一个多月后的1988年1月24日,全国煤炭工业安全工作会议在河南焦作召开,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又受邀赴焦作演出。会议开了四天,剧团演了四场。

作为企业剧团,当时义马矿务局豫剧团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200场。为了让职工每年都有新惊喜,矿务局要求剧团每年排演不少于4部新戏。义煤公司工会副主席、曾担任义煤豫剧团团长的李彦智介绍:“那时候我们戏演得好,职工们特别喜欢。不论我们在哪个矿演出,职工和家属都想方设法托人要戏票。”

为了提高剧团竞争力,义马矿务局豫剧团邀请河南省豫剧三团的豫剧大师杨兰春和豫剧作曲家王基笑等来团指导排戏。1992年,剧团从义马矿务局职工子女中挑选15名喜爱戏剧的孩子,送去河南省戏剧学校定向委培,确保剧团后继有人。现在剧团挑大梁的白晓波、鲁海玲、王启动等,都是那一批学生。

杨兰春曾编导经典豫剧《朝阳沟》,并以此奠定了他豫剧现代戏开拓者的地位。王基笑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先后为《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等200余部豫剧作曲,对豫剧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杨兰春等的指导下,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先后排演了《风流寡妇》《了却父母心》《山上山下》等多部现代戏。其中,《风流寡妇》在1989年河南省首届企业文化汇演中荣获一等奖。

图片

著名豫剧大师杨兰春(前排中)和《山上山下》剧组合影

为更好地展示企业风采,1991年9月,义马矿务局豫剧团代表河南省赴长沙参加第二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孙丽君介绍,参加那次艺术节的有湖南、湖北、河南三省七个剧种的十二个剧团,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凭借两台现代戏《了却父母心》《风流寡妇》和三台古装豫剧《杨门女将》《卖苗郎》《三哭殿》,获得了该艺术节七项大奖,成为个人和综合类获奖数量最多的剧团。

义马矿务局豫剧团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与杨兰春、王基笑等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提起杨兰春,一级演员、义煤豫剧团原团长郑书功说:“杨兰春为了指导排戏,在义马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给大伙儿培训,讲演员的修养。在老一辈戏剧大师身上,剧团成员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了体验生活,杨兰春在矿区的集市上,一蹲就是半天,听卖老鼠药的唱歌,最后他把这些生活化的元素融进戏里。”

1990年,义马矿务局豫剧团排演的《福星照万家》被河南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剧电视剧,演员均为义马矿务局豫剧团的成员。在剧中,冯小玉、龚金玲、郑书功、李学义、孙丽君等均有不俗表现,特别是孙丽君饰演的桂兰,虽然戏份不多,却把一个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村妇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该剧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还被《河南日报》报道过。

图片

剧团演出豫剧《包青天》    赵晓东 摄

“煤矿企业的剧团姓‘煤’,不仅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排一些矿工喜闻乐见的作品,更要‘演矿工’,排出带有浓郁‘煤味’的作品。”这是王育亭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义马矿务局豫剧团几代人的追求。

1994年,义马矿务局豫剧团根据矿山女工马小改的事迹,编排了大型现代豫剧《女工委员》。该剧一经演出,好评如潮,获得河南省第五届戏曲大赛演出奖。1995年,义马矿务局与河南电视台合作,将《女工委员》搬上电视荧屏,拍成短篇电视剧。该剧在央视播出后,反响热烈,后获得第1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填补了河南省戏剧界“飞天奖”的空白,主演孙丽君更是一举成名。随后,在第五届“香玉杯”艺术大赛中,孙丽君凭借豫剧折子戏《拾玉镯》,荣获“香玉杯”艺术奖。

1997年12月,义马矿务局改制为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义马矿务局豫剧团相应更名为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豫剧团(简称义煤豫剧团)。

2008年,剧团以义煤公司观音堂煤业一名女职工为原型,创作大型现代豫剧《煤嫂情》。

曾担任剧团团长的张国成介绍,《煤嫂情》又名《矿山情》,讲述了一名矿山女工在丈夫因病去世后,坚强挑起家庭重担,带着公公组建新的家庭,照顾好第二任丈夫,把对方的孩子视为己出,培养两个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故事。该剧既是一部爱情剧,又是一部道德伦理剧,剧情跌宕起伏、充满真情,讴歌了矿山女工善良、朴实、孝顺的美好品德,不少观众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该剧先后获得三门峡市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河南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河南省第十二届戏曲大赛“文华奖”。

随后,义煤豫剧团再接再厉,创作编排了大型现代豫剧《母亲》《乡村女强人》,均好评如潮。

2019年,义煤豫剧团根据义海能源公司西部创业的故事,创作大型现代豫剧《格桑花开》,真实再现了义煤人西部创业的经历。

转型发展

1998年开始,义煤公司和全国大部分煤炭企业一样,煤炭销售陷入低迷。1998年至2000年,义煤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发工资都成问题。李彦智说:“当时剧团也陷入困境,有人实在熬不下去了,就外出另谋生路。有的去了洛阳的茶社唱戏,有的去了西安的老城墙下唱戏,还有的打听到附近农村谁家有红白喜事,就联系几个人,去唱堂会。一些年老的和刚参加工作没有门路的成员,就在剧团里干熬着。”有一次,李彦智去剧团宿舍,看到新招的学生王善朴在做饭——白水煮挂面,没有青菜,就放一点盐。看到此情此景,李彦智流下了眼泪。他找到领导,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影响企业正常演出的情况下,带领大伙儿走出去创收。

当时义煤豫剧团有一定的实力,能演20多部戏。今年62岁的张志军说:“当时,在李彦智团长的带领下,我们听说哪里有盛大活动或者农村有集会,就派人去联系。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们在洛阳的关林、偃师一带,一演就是两个多月。那时候煤矿不景气,周边农村情况还好,特别是偃师、巩义一带的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发展还不错。这些农村每逢集日,一个村能演三四天,基本上一天两场戏,每场戏一千元。”

“不逢集日的时候,也有村来请我们演出,有的村没钱,就给粮食。有一次我们演出两个月,虽然挣钱不多,但挣了不少面粉。那几年是剧团最困难的时候,豫西的偃师、巩义、宜阳、伊川、渑池、新安等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现已成为河南能源豫剧团副团长的董占营说道,“那几年,剧团也流失了不少人才,有些还是剧团骨干。”

2002年,煤炭市场逐渐回暖,“煤炭黄金十年”开启,义煤豫剧团也终于走出了低谷。在之后的十年间,剧团不仅更新了服装道具,还排演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如《三更奇案》《血溅乌纱》《女禁卒》等古装剧和《母亲》《泪洒相思地》等现代戏。

自2013年起,随着煤炭市场发生变化,义煤公司艰难前行。而义煤豫剧团也随着一些老演员和老职工的退休,人才青黄不接。怎么办?董占营说,只有两个字:转型。

针对企业对剧团投入不足、人员流失较严重等诸多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河南能源集团和义煤公司决定在义煤豫剧团原班人马的基础上,成立义煤文工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针对戏曲普遍不景气、观众流失等问题,剧团变演整台戏为折子戏,同时发挥文工团演出多元化、多样化的优势,组织晚会演出豫剧,并配以歌舞、小品、戏歌联唱、器乐独奏等多种节目形式。

“企业剧团转型是大势所趋。”张国成介绍,“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及人们可选择形式的增多,喜欢传统戏曲的观众数量不断减少,导致豫剧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剧团只能自我改变以适应市场、适应变化。”

“尽管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但河南能源集团和义煤公司仍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2021年3月,义煤豫剧团升格为河南能源豫剧团,成为河南能源集团子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河南能源集团千方百计在剧团经费方面给予保证。2022年9月,还为剧团招收了13名学生,为剧团补充了新鲜血液。”河南能源豫剧团团长、义煤公司工会文体部部长王霞说。

随着企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职工告别家乡,远赴异地投入企业建设。为使远在他乡的职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2021年以来,河南能源集团、义煤公司组织多次大型文化进基层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河南能源豫剧团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主力军的责任。其中,剧团精心编排的大型歌舞《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以“出彩河南人”2021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集体)——义煤公司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事迹为创作主题,将“英勇善战、艰苦奋斗、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八一采煤队精神分为四个篇章演绎,生动诠释了煤矿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从河南到新疆,从平原到高原,从西北到西南,只要有河南能源集团企业和煤矿的地方,都留下了河南能源豫剧人的足迹。

图片

2018年,义煤豫剧团在“柴达木之夏”演出后留影   赵晓东摄

青年演员、河南能源豫剧团党支部副书记白晓波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河南能源文化进基层活动,半个月的时间里,行程2万多公里,足迹遍布新疆、青海、贵州、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演出20多场。那段时间,我们每天不是在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

传承为根筑底蕴,创新为翼向未来。在谈到剧团的明天时,王霞说:“只有适应变化,剧团才能生存。下一步,我们将深度挖掘经典剧目,通过‘老带新’等方式传承,并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与矿工喜好,不断创新演出形式与内涵,为矿工演,演矿工。”

作者:王晓峰    版面编辑:袁理
未标注作者图片为资料图片
来源:中国煤炭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3月31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