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月球幼年“创伤”形成于42.5亿年前

3月21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研究,取得了又一项重大突破:确定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遗迹——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为太阳系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提供了初始锚点,对理解月球乃至太阳系早期演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成果刊登在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直径约2500公里的巨型撞击坑SPA盆地

是月球最古老的撞击疤痕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表面遍布大小不一的陨石撞击坑,是太阳系撞击的历史印记。其中,直径约为2500公里的巨型撞击坑SPA盆地,是月球最为古老的撞击疤痕,记录了月球幼年时期遭受的巨大“创伤”。SPA盆地的形成时间不仅是月球演化历史的关键节点和撞击历史的起始锚点,还可作为校准太阳系撞击史的黄金参照,为火星、水星等行星撞击坑建立统一年龄标尺,是太阳系留给人类珍贵的“宇宙时钟”。

因此,精确限定SPA盆地形成时间,是国际深空探测领域长期以来的首要科学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月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最大悬案之一。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对SPA盆地形成时间进行推测:通过撞击陨石坑统计法获得的年龄范围从42.6亿年至>43.3亿年不等;通过月球陨石样品和采自月球正面的阿波罗样品的研究,发现43.5亿-43.3亿年发生过一次全月球的热事件,推测为SPA大型撞击事件。然而,人类从未获得来自月球背面SPA盆地“第一现场”的样品实证。

此前,中国嫦娥六号成功带回采自月球背面SPA盆地内部的月壤样品,这是人类最可能确定该盆地形成时间的一次机遇。然而,嫦娥六号着陆器位于SPA盆地内部阿波罗盆地的月海玄武岩区,这一区域在SPA大型撞击后,还经历了多次撞击和28亿年的玄武岩喷发覆盖,导致嫦娥六号月壤蕴含着不同时期的物质碎片。遥感光谱数据和撞击溅射模拟结果显示,SPA盆地和阿波罗盆地内部的非月海物质主体均为苏长质岩石,嫦娥六号月壤样品有可能捕获来自阿波罗盆地、SPA盆地以及周边区域其它撞击坑的溅射物,这些非月海物质可能蕴含着月球早期的撞击密码。如何精准破译代表SPA盆地的撞击密码,成为限定该盆地形成时间的首要挑战。

在太阳系形成后约3.2亿年

一次大型撞击形成SPA盆地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从5克月壤中分选出1600余颗>200微米的岩屑,从中挑选出20颗具有代表性的苏长质岩屑颗粒,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尽管这些苏长质岩屑在全岩成分和矿物组成上与月球正面阿波罗样品中的苏长岩一致,但在矿物的主、微量元素成分上有明显区别。极低的挥发性元素含量、较高的Ni/Co比值和熔融残留矿物,均指示这些苏长质岩屑为撞击熔岩,是一类新型的月球苏长岩,团队将其命名为南极-艾特肯苏长岩(SPANs)。团队进一步通过岩屑中微小(1-5微米)含锆矿物开展铅同位素定年分析,识别出42.5亿年和38.7亿年两期撞击事件。其中42.5亿年苏长岩呈现不同的矿物粒度和结构,并且矿物的主、微量元素从粗粒到细粒呈现明显演化趋势,表明它们来自同一撞击岩浆池不同层位分离结晶的产物。为了追溯这一古老撞击成因苏长岩的源区,团队基于447GB的遥感数据,开展了SPA盆地内部及周边地区大范围岩性填图和溯源,发现42.5亿年苏长岩来自SPA盆地内环的成分异常区。综合以上证据,团队最终限定SPA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

该项成果证明,在太阳系形成之后约3.2亿年,一次大型撞击事件形成了月球最大的撞击遗迹——SPA盆地,为月球撞击坑统计定年法提供了来自月背的初始锚点。基于月球正面样品校正的撞击曲线计算SPA盆地模式年龄与同位素定年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月球早期正面和背面的撞击通量大致相当。此外,该项工作确认43.5-43.3亿年的全月热事件与SPA大型撞击无关,为重塑月球早期一级演化序列提供了参考基点和科学依据。 据央视

>>多知道点

月球可能更“年长”

月球年龄有多大?科学界对此结论不一。2024年底,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月球最早可能形成于45.3亿年前,比原来认为的更“年长”。

太阳系约在46亿年前开始形成。关于月球起源,此前一般认为,月球是在新生地球和一颗火星大小的岩石相撞后形成的,当时月球表面布满了岩浆海洋。根据此前对月球岩石样本以及月球锆石颗粒的研究推算,月球年龄在43.5亿岁至45.1亿岁之间。

为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建模证明,月球可能经历了充足的潮汐加热,导致月球表面在43.5亿年前发生了“重熔”,这会“重置”月球岩石的年龄,导致月球的真实年龄“被掩盖”,同时还保留了罕见的早期形成的锆石。据此推断,月球形成在44.3亿至45.3亿年前。此外,月球“重熔”事件或许解释了为何撞击形成的月球撞击盆地比预期的要少,因为这些盆地可能在“重熔”中被抹掉了。

研究人员解释说,“重熔”发生的原因,类似于导致地球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的潮汐效应。月球诞生之初,其绕地球的轨道比现在低得多,地球对月球的潮汐效应也更强。地球对月球施加的力量,可能导致广泛动荡和剧烈加热。 据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