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如亢奋、焦虑、躯体化症状、睡眠异常等。
2.季节更替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可能与气压、气温变化、日照等有关。
3.春季心理异常特点为情绪亢奋,约1/3到1/2精神分裂症初次发作在春季,约一半躁狂症也在春天发作。
4.为此,专家建议密切关注情绪、睡眠、人际互动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就医。
5.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减少诱发因素、培养输出型爱好等方法有助于应对春季心理疾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民间有句老话,叫“菜花黄,痴子忙”。
说的是在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一些「精神心理疾病」也会发作或加重,比如亢奋、焦虑、躯体化症状、睡眠异常,甚至是躁狂、抑郁等。
相关统计显示,3~5月份精神心理疾病的复发率,占全年70%以上。
春季阳光明媚,为何心理疾病还高发?需要警惕哪些信号?《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权威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春季,为何心理疾病高发?
比如,有的抑郁症患者在清晨时情绪很差,而在傍晚或夜里好转,就是生物节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仅昼夜节律,四季节律也会导致精神状态波动,比如人们常说的伤春悲秋。
气压
气温
日照
春季心理异常有个特点:亢奋居多
约有1/3到1/2精神分裂症的初次发作是在春季。
约一半躁狂症也是在春天发作,一些青年躁狂症患者会出现言语举止轻浮,寻衅滋事等症状,在民间也称“桃花癫”。
情绪高涨
兴奋话多
活动增加
其他变化
医生推荐4个方法应对
密切关注
减少诱发因素
尽量避免扰动情绪的重大生活事件,包括大喜大悲、大怒大惊之事;
尽量减少人际冲突,降低心理压力;
如果状态不佳,尽量不做重大决策,以减少精神负担。
保持规律作息
培养输出型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