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TOD第一股,每年抢着发业绩,是越秀服务一贯的作风。
虽然本届年报季,越秀服务比往年晚了一些,但在港股物企中越秀服务还是“又双叒叕”当了回NO1。
不过以往是业绩好发得早,而本届业绩越秀服务业绩貌似并不算太好。
直接的原因的是并购减值的风吹到了越秀服务,导致其净利润同比骤降:
42.8%。
净利率7.4%,和去年15.5%相比直接腰斩。
根据年报,越秀服务对2020年上市前的一宗并购进行商誉减值测试,结果是广州地铁环境工程集团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及毛利率预测大幅下降。
其中营收下降是由于年末关联方不再续约增值服务及保洁服务;毛利率下降是客户对服务要求更为严格,及新签服务合约平均单价降低。
所以越秀服务对商誉计提减值:
2.37个小目标。
至此,这笔曾经花费2.82亿,使越秀服务成为“地铁环境工程维护+地铁物业管理运营”的复合型物业管理公司的收购几乎“蜡炬成灰”。
在勿爷看来,越秀服务当时收购广州地铁环境是冲刺上市的“增肌”操作。由于有关联方广州地铁不断投喂,广州地铁环境不愁没有订单的情况。
可以说,设想很美好。但是4年多过去,关联方对其“断粮”。而广州地铁环境自身签的合约单价相对较低,其服务品质还可能遭到嫌弃,为提升品质增加成本又将拉低盈利水平。
有媒体分析,广州地铁集团就已不再与广州地铁环境工程及广州地铁物业续签合同。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地铁物业服务市场化采购的考虑。
如果是这样,可能意味着越秀服务的关联方也“靠不住”,这笔收购算是一笔失败的并购。
这也就不难理解去年中期业绩会上管理层表示“公司不会盲目扩张规模,而是要做负责任的收并购。”
庆幸的是越秀服务关联方应收账款仅有4.28亿,同比增速20.14%,略高于20%营收增速。数据面上看不存在大额计提减值的可能。
这几年,物管圈影响净利润的除了大额计提减值外,还有就是成本。
年报数据显示,越秀服务销售成本29.67亿,同比增速25.3%,比营收增速高5.3个百分点。
虽然越秀服务解释,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包括车位销售协助服务和案场及示范单位管理服务在内的高毛利增值服务减少所导致。
但业内人士并不认同,称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2024年下半年的外包服务改革导致。如半年内减员3359人,及各项外包服务成本出现上涨。
减员是物企降本的基本操作。2024年越秀服务员工成本11.2亿,比2023年的10.28亿高了9200万,而员工数比2023年少了3321人。或许意味着9200万除了高管加薪外就是用于裁员赔偿的。
减员是从2024年下半年出现的,但各项服务外包成本爆涨并不是2024年才开始的。
纵观近三年数据:2022年除了员工福利开支外,园艺保洁、分包成本同比增速是108.8%、93.4%;2023年是42.68%、76.11%;2024年是42.75%、38.9%。
而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营收增速分别是29.6%、26.7%和20%;同期销售成本增速分别是:44.82%、31%和25.3%。
显而易见,营收和销售成本增速三连降,且销售成本增速都高于营收增速。而占大头的分包成本增速虽然也处于降势,但还是高于销售成本增速,
2022年至今,越秀服务在管面积增加了1700万平方米,但外包成本从2.27亿增加至5.55亿,面积没翻倍外包成本却翻倍了。说明越秀服务成本的确有失控的嫌疑。
本来,越秀服务营收增速已连续3年下降了,但成本的“失控”导致盈利水平至少3连降。如毛利率近三年分别是:27.3%、26.6%、23.3%,商誉减值下净利率更是腰斩至个位数。
诚然,不要自行车的当下,作为国家队物企,越秀服务也踩了收并购的坑,降本也未能增效。
不过对于商誉减值和股价暴跌,管理层不以为意,称是一次性的未来能轻装上阵。更有媒体表示越秀服务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业绩会上管理层称会留意增值服务类的收购。
在勿爷看来,业绩连降的越秀服务是要做些什么来改变业绩放缓的尴尬。
毕竟账上那么多钱,不能一直放在账上睡大觉。要不上市就上了个寂寞,甚至被怀疑或上演恒大物业存款消失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