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3

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拼多多年报:营收近4000亿,净利润超1100亿!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4年报:营业收入为3938亿元(约539.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476亿元增长59%;净利润为1124亿元(约15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00亿元增长87%。


为什么拼多多净利润这么高?

一、极致运营效率驱动单位成本优势

1、人力成本压缩

截至2023年三季度,拼多多员工仅1.3万人,是阿里(23万人)的1/18、京东(45万人)的1/35。其人均创收达1222万元(阿里约293万,京东约173万),人均经营利润是阿里的5.8倍、京东的55.8倍。

拼多多业务高度聚焦(仅电商与社区团购),避免分散资源到云计算、金融等重资产领域,行政开支同比下降16%。

2、轻资产模式与供应链整合

拼多多采用平台模式,不直接持有库存或物流资产,通过C2M(用户直连工厂)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例如,2023年双十一期间,通过缩短供应链降低商品流通成本15%-20%,直接转化为利润空间。


二、低价战略的规模效应与用户黏性

1、百亿补贴的精准投放

拼多多将营销费用(占营收31.5%,京东仅3.2%)集中于“百亿补贴”等高转化场景。2023年三季度营销支出217.5亿元,但每元营销投入拉动3.16元收入,效率是京东的2.3倍。

2、价格敏感用户的基本盘扩张

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达9.2亿(2023年Q3),其中70%来自下沉市场。其用户年均消费额虽仅为阿里的1/3,但复购率高达8.5次/月(阿里6.2次),薄利多销模式摊薄固定成本。


三、收入来源的聚焦性

拼多多96%收入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商家竞价排名)和交易佣金,而阿里需分摊利润到云计算(利润率18%)、本地生活(亏损)等业务。


四、消费降级红利的窗口期捕获

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4.2%,但拼多多主打的低价白牌商品GMV增长47%,其9.9元以下商品占比达38%(淘宝为12%)。这种“性价比优先”的消费趋势,使其在2023年Q3净利润(155.4亿元)达到阿里同期(106.5亿元)的1.46倍。

图片

2024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至9411.68亿元,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12%至1650.2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至800.09亿元。

不过,美股上市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年,阿里巴巴选择的是从二季度开始,因此2024财年起始时间为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两家公司的时间口径不一致。

即便如此,拼多多超千亿的净利润还是让人叹为观止,阿里巴巴2025财年净利润增速要达到40%以上才能赶超。


阿里巴巴近年来净利润增速下滑有以下原因:

一、资产亏损出售对利润的直接影响

1、非核心资产集中抛售引发巨额减值

加速剥离零售、物流等非核心资产,导致投资性亏损集中爆发。

例如:高鑫零售以131亿港元出售,亏损超4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44亿元);银泰百货以74亿元出售产生93亿元亏损,宝尊电商、石基零售等十余项资产清仓合计亏损超500亿元。

2、会计准则放大亏损效应

资产出售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重估,仅高鑫零售单笔交易就计提减值损失约280亿元(占原投资额的55.6%)。这类非现金亏损在财报中需全额体现,直接侵蚀当期利润。


二、核心业务增速放缓的叠加影响

1、电商主引擎动力减弱

淘天集团2024年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仅9%,增速较2023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线上GMV增长主要依赖全站推广提佣等货币化手段,而非自然流量扩张。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虽营收增长46%,但海外市场投入导致该板块利润率仅为3.2%。

2、创新业务持续拖累盈利

菜鸟集团收入同比下降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与末端网点运营成本难以压缩。

本地生活业务亏损虽收窄,但饿了么单均补贴仍高于美团外卖23%,市场份额未突破30%。


三、战略收缩与组织调整的成本

1、裁员补偿与业务重组费用

2024年集团累计优化24,940人,按人均离职补偿25万元估算,相关费用超62亿元。同时关闭银泰、大润发等实体门店产生约38亿元遣散及租赁违约金。

2、资本开支转向的短期阵痛

为聚焦云计算与AI,2024年研发投入超800亿元(同比+19%),但阿里云收入增速降至13%(2023年为23%),技术投入回报周期拉长。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