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的硝烟中,和平这个词听起来愈发像是一种讽刺。
就在前线炮火尚未平息的时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本周六亲赴顿涅茨克地区最激烈的交战前沿——波克罗夫斯(Pokrovsk),为前线士兵授勋打气。
这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双重行动:一面是以“无人机战线”为代表的军事对峙持续升级,一面是沙特外交舞台上的“穿梭外交”悄然铺开。表面上是和平的曙光,实则仍是一场有关地缘、安全与战略耐力的多方角力。
军事态势:无人机撑起乌军防线
泽连斯基的前线之行并非仅仅是一次“作秀”。他选择造访的波克罗夫斯,是俄军自2023年秋季以来在顿巴斯地区的主要攻击方向。该市不仅是顿涅茨克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俄军打通东西线、包抄乌军后方的关键落脚点。
在兵力与火力劣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乌克兰选择了一种非对称战术应对——大规模使用无人机。
这种战术,正是泽连斯基此行重点鼓励的“无人系统战线”(Drone Line)。他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写道:“我视察了波克罗夫斯战术集群指挥所,并会见了‘无人战线’的指挥官。这是乌克兰武装力量中最优秀的无人机单位集合体。”
可以说,乌克兰正试图以科技和灵活战术来弥补传统战力的差距。无人机不仅在战术层面发挥作用,还成为前线军心士气的象征。泽连斯基在现场授予这些士兵国家勋章,意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尽管局势艰难,乌克兰并未屈服。
和平不是妥协,而是拉锯
泽连斯基的前线行动,发生在一个微妙的时间节点——俄乌双方将在周一分别派出代表赴沙特展开和平谈判。然而,此次谈判并非面对面,而是典型的“穿梭外交”:由美国外交人员在双方代表之间传递意见。
表面上是一次探索停火可能的尝试,实质上则是一场高度精密的舆论战、外交战和战略测试。
先来看俄方的态度。就在上周,普京公开拒绝了一项由美乌共同提出的30天“无条件全面停火”提议,转而提出一个“缓和版方案”——暂停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空袭。
这听上去似乎是让步,但几个小时后,俄军却对斯洛维扬斯克的电力网络发起攻击,再次暴露出普京“谈判姿态”背后的不确定性与战略欺骗。
更值得关注的是,普京选派的谈判代表阵容,令人颇感意味深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高级间谍谢尔盖·贝塞达(Sergei Beseda)——他不仅在西方制裁名单上,也被广泛认为是莫斯科操盘对外情报活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与他搭档的,是俄罗斯老牌外交官格里戈里·卡拉辛(Grigory Karasin)。卡拉辛在接受俄媒采访时声称:“我们带着一种战斗性的建设性态度出发。”这句话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强硬立场:俄方不是来妥协的,而是要“谈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和平”。
西方底线:北约东扩问题难松口
这场谈判表面上聚焦的是“局部停火”——即在黑海和能源设施范围内暂停攻击,但实质背后掩盖的是俄方更大的战略野心。
普京方面明确提出,任何实质性停火都必须绑定两个关键条件:第一,北约必须停止在俄罗斯西部边境的扩张;第二,乌克兰必须做出“永不加入北约”的法律承诺。
这两条,几乎可以说是踩在乌克兰与西方的红线上。尤其是第二条,如果泽连斯基接受,等同于公开宣布放弃国家安全主权,这不仅在国内难以自圆其说,更将在国际盟友面前颜面扫地。
换言之,这场谈判注定不可能轻易达成“全面停火”。俄方想以战逼谈,以谈固势,而乌方则要撑过战线,拖到俄罗斯内部耗尽耐力。
美国在这场游戏中的角色同样耐人寻味。前总统特朗普虽已卸任,却依然在幕后频繁发声。据美媒报道,他曾希望通过私人外交斡旋,促成普京在600英里战线上大规模停火。然而,这种期望目前看起来更像是一厢情愿。
现实代价:平民仍在持续受害
在和平谈判的新闻背后,是不容忽视的悲剧现实。
就在泽连斯基视察的前一晚,俄军对乌克兰东南部城市扎波罗热发动无人机袭击,造成一家三口丧生,包括一名14岁的女孩。扎波罗热州长伊万·费多罗夫在Telegram上写道:“女孩和父亲的遗体在废墟中被找到。医生们为母亲奋战了10多个小时,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她的生命。”
乌克兰第一副总理斯维里登科更是痛斥:“俄罗斯的恐怖主义仍在摧毁乌克兰的每一个家庭。”据乌空军报告,俄军共向该地区发射179架无人机及诱饵弹,虽然部分被拦截,仍有12人受伤。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人之间的战争,更是一场针对平民社会、生活基础设施的全面打击。而这种“不对称杀伤”,正是俄罗斯试图迫使乌克兰屈服的策略之一。
谈判是博弈的延续,不是战争的终点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只要开启谈判,战争就有了结束的可能。但事实并非如此。外交桌上的游戏,同样残酷,甚至比炮火更加诡谲。泽连斯基此时亲赴前线,就是要以行动回应普京那种“带着条件的和平”:乌克兰可以谈,但绝不会跪着谈。
俄乌这场战争,早已不止是两国之间的冲突,而是整个地缘格局、意识形态、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的多重博弈。沙特的谈判桌,也许可以缓一口气,但要想真的换来全面和平,还远远不够。
正如拿破仑所说:“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永远不会终止。”而这场战争的胜负,不只关乎东欧的命运,更关乎整个世界秩序的走向。谁先让步,谁先动摇,谁就会在历史上背负无法承受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