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4

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范氏义庄900年VS风雨飘摇李嘉诚,可以传家的不是财富是德行!

这两天偶然的机会收看了罗振宇讲述的历史文化节目《文明之旅》第二季的第二集,讲的是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资为苏州范氏家族办义庄的故事。这个义庄的创举既是显达人士光耀门楣之举,也是为了帮衬家族里的贫寒子弟,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可以兴旺绵长,其功能很像现代的“家族信托基金”。自范氏义庄之后,很多名门望族也都有自己的义庄,可最神奇的是,范氏义庄一直延绵了整整900年,直到1949年才正式结束使命,其中经历了多少战乱和朝代更替,按说当年范仲淹留下来的那些地契早就不作数了,它却被往后的历朝历代承认,甚至多次经官家甚至皇帝亲自出手重修复建,为何?只因“范文正公”这四个字!

图片

罗振宇给范氏义庄在宋朝出现和延续找了很多外在的因素,包括当时对私人土地财产的保护制度,包括范仲淹完全不留私权的制度设计,包括规矩顺应实际情况的不断修订以合理化,包括后人受其感召的不断效仿增添,但都没法解释这样的制度设计如何抵抗改朝换代的不可抗力。范氏义庄受到过最大的一次灭顶之灾应该是明朝开国之年,那时苏州望族因为支持张士诚而被朱元璋怀恨在心全部受到牵连,范家当然也在其中,可是等到政局稍稍稳定,人们又会想起道德楷模范仲淹来,又会想起他当年的这个义举,朝廷便又把范家后人找来,重建义庄。罗振宇最后的总结是:原来可以传家的不是财富,而是德行!

图片

我看一篇同样讲家族传承的文章,引用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两句老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辈取名就分别是积、善和庆,应该是出自这个典故)和“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应该就是“富不过三代”说法的出处)。原来这些老话要么挂在老宅的墙上,要么就尘封在故纸堆里,今天因为“罗胖”的重新解读历史被我们重新看见,恐怕不是偶然。就像已经不胖的罗胖本人,原来总觉得他骨子透着文化商人的老奸巨猾,现在瘦下来像个学者一样认真的讲历史,终于像一股清流,看得见的真诚。

图片

这两天同时看到了很多有关李嘉诚的消息。才知道这位已经96岁的香港首富如今的健康状况并不好,如今只能依赖轮椅出行,甚至被拍到在医院治疗时神情恍惚、身形消瘦。作为当年香港“四大家族”仅剩的老当家,很多人非常关心他的家族传承问题,当年他对两个儿子的分家方案(长子继承家业,次子拿钱自主创业)一度传为佳话,可就以流传出来的消息看,似乎两兄弟的相处未必如同表面看这么和谐。就拿最近将李家卷入口诛笔伐的舆论风波的这桩交易来说,代表老爷子执掌长和的老大到底是赚到了,还是把家族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在这敏感时刻,老二却出现在官方主办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显然他是更懂“资本没有国界,但资本家却是有国籍的”。同样对比为国家开辟北极航线的霍家,李家接下来的命数真的只好说是风雨飘摇(没看到曾经富可敌国的沈万三、胡雪岩们的下场吗?)我想无论经过西方法律体系构建的家族信托基金多么精巧,它终有无法对抗的不可抗力,仅凭这个就想把财富传承下去,恐怕还是不够!

以上不代表任何道德评判,只是历史总会告诉我们真理所在,这就是读史的意义。人性总是相似的,身处局中我们难免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却不知机关算尽总有算不到的地方,想要拼命抓住的最后只会两手空空。为人还是多想想那些名垂千古的古人,为什么穿越千年的时空我们依然会被他们感召,而他们给子孙后代留下来的财富究竟是些什么?范氏义庄已经不在了,但它的故事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再过几年,李嘉诚一家还会是香港首富吗?又或者还会有人记得住他们的故事吗?做个趋利避害的商人也许本身没有什么错,但做个无家可归丧家之犬就有点可怜了。名声坏了,无地自容,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3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