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45

评论

60

10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最后一个致命短板:歼-15仍使用俄制AL-31F,大修时间仅300小时?

【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歼-15是中国首款舰载多用途战斗机,由沈飞研制,是目前中国航母的主力舰载机型号。尽管歼-35A已经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正式公开亮相,未来必然取代歼-15成为核心战斗力,但测试和服役尚需时日。因此眼下这个阶段,歼-15仍然要挑大梁。尽管歼-15已经发展多年,但还是有最后一个致命短板:歼-15早期型仍使用俄制AL-31F,这款发动机的可靠性大成问题。

图片

▲苏-33,图片来源:网络

2001年,中国从乌克兰获得苏-33原型机(T-10K-3),它成为了我们研制歼-15的重要参考。研发战斗机,动力系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由于中国之前也没有舰载机研制经验,因此选择优先保留成熟的动力系统,缩短开发周期,确保性能稳定。由于T-10K-3原装AL-31F发动机,因此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从俄罗斯陆续采购了数百台,除了用于歼-11,也用于歼-15。2004年的合同显示,AL-31F每台约450万美元。AL-31F的到来,保障了歼-15在2009年首飞,2012年在“辽宁”舰首次降落,对中国的航母和舰载机发展绝对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随着时间推移,2006年俄罗斯因为歼-11问题与中国发生争执,中国感觉俄方的发动机供应可能随时中断。中国利用现有的合同和AL-31F库存维持战斗机生产的同时,为了避免发动机断档,原本就在计划中的AL-31F发动机国产化WS-10开始提速。

图片

▲歼-15测试机,图片来源:网络

简言之,中国最初使用AL-31F装备歼-15,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第一,国产发动机技术不成熟,WS-10早期版本推力低,且可靠性差,早期测试中问题太多,根本无法使用。第二,2010年后,中国急需足够数量的舰载机匹配航母形成战斗力,此事不宜因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延误。

WS-10替代AL-31F虽是必然,但2018年左右WS-10才终于可靠。2022年,歼-15首次公开换装WS-10,考虑到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多有一定的滞后性,大概在2020年左右新批次歼-15换装WS-10估计就已经全面铺开。但问题是,最初生产的歼-15仍在依赖俄罗斯的AL-31F,因而形成了很独特的“双轨”情况。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本质上,中国对AL-31F是已经很嫌弃的。比如2018年,媒体曾报道,解放军空军中将曾批评歼-15存在“不可原谅的机械故障”。这说的当然不是整机,而是单指俄制发动机。

AL-31F最初是为苏-27设计的,对于频繁进行短距起降的舰载机,以及高湿度的工作环境,均存在设计上的考虑不足,说白了本来就不是给舰载机用的。落到实际使用层面,各种因素导致其推力存在很明显的不足问题。歼-15的空重比较大,对于发动机的磨损情况也比正常更快,导致其事故率上升,寿命下降。比如《航空知识》就曾指出,AL-31F实际在歼-15使用中的推重比仅仅是7.8:1,根本支撑不了歼-15满载起飞,尤其是在恶劣的海况下。

图片

▲俄罗斯土星公司AL-31F,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国产WS-10相比俄罗斯的AL-31F,在安全性、可靠性、寿命上有非常大的提升。但是,新生产的WS-10,只能给新生产的歼-15安装,以保障新航母的需求,WS-10还没有足够的数量,足以倒回去,给早期的歼-15更换,这就让早期的歼-15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早期版本的歼-15存在重大事故的可能,比如突然停车、不受控制。这些和AL-31F的老化、磨损、难以更换部件、设计缺陷等等问题都不无关系。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俄方的装备和部件优先用于己方。估计从2022年开始,AL-31F的备件我们就已经不好买了,这个情况进一步增加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当然了,就算是没有俄乌冲突,俄方交付AL-31F也不积极,不仅原本就对中国要价高,而且交付时间长,说白了就是有点“拿捏”的意思。

AL-31F设计上比较复杂,还存在很多缺陷,拆解和维修需专业设备,耗费的时间也很长。据传闻,AL-31F设计寿命3000小时,理论上3次大修后报废,一次大修需要数周。但离谱的是,《简氏防务周刊》推测部分歼-15的AL-31F大修时间为700~800小时,更有传闻称仅300小时,远远达不到1000小时的设计指标。就这个“破发动机”,部分歼-15还是不得不用,确实让人糟心。

图片

▲歼-15,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推测还在使用AL-31F的歼-15已经不多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两个:第一,暂时停飞比较老的歼-15,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发生事故,保住人员生命和军事资产,然后再飞,可能的情况下,努力一把直接换装新的发动机。第二,等歼-35A成熟可大批生产后,直接取而代之比较老的歼-15,当然这样的成本略微有点高。其实不管哪一种选择,都会短暂影响海军的战斗力,但至少避免了损失,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歼-15早期版本的俄制发动机问题,现在基本上成为了我国国产舰载机身上的最后一个致命短板。这再次证明,“国防自主”才是坦途,摆脱对外界(不只是俄罗斯)依赖更是战略级的目标。WS-10是关键一步,但歼-35的出现,证明它根本不是最后一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