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甘坐“冷板凳”,勇创“科研无人区”,他说“这条路我走通了!”


读博前两年,王丙泉一直在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功夫。最初,科研进度很慢,他一度怀疑自己的方向对不对,有过摇摆。在和老师、师兄师姐聊天时,他发现每个人都有一段探索的经历。“大家举的最多的例子还是谭老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做大型圆柱度仪十年磨一剑的故事。只要坚信原理和方向正确,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师兄们告诉我,如果没解决问题,那就是功夫没到家。”

全文共1629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图片

他着眼于航空保障

围绕应力场精准动态难题开展研究

参与研制3大类飞机专用仪器

4家单位获得推广应用

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丙泉



一堂课决定了一生追求



2015年,王丙泉

进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

当时他还不了解专业意义

直到那堂专业导论课

谭久彬院士富有激情地说到

精密测量是科学探索的‘眼睛’

高端制造的‘尺子’

老师言语中对专业的热爱
深深感染着王丙泉
心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片
大三时,王丙泉前往
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参观
被浓厚的科研氛围震撼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每个人都很忙碌
脸上没有一丝疲惫
从上到下的凝聚力非常感染人
我很疑惑他们为什么这么有热情”

带着好奇心
做毕设时他继续
到超精密所“探秘”
“真正做下去发现
每个人都有一种家国情怀
为国家解决关键技术的使命和担当
好多人的课题都是
从无到有、从头开始的
要么是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
要么是原创性的研究
这种挑战性让我很向往
图片
本科期间
王丙泉努力夯实基础
获得了“十佳大学生”
国家奖学金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
光电设计竞赛一等奖
等多项荣誉
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读研
进入谭久彬院士团队



坐住坐稳“冷板凳”



“做科研和学习书本知识不一样
不是每一份努力
都能得到相应的成果
必须要坐住‘冷板凳’
学会接受失败
这是王丙泉做科研最大的感受

王丙泉硕士课题成果
应用在项目中
实现了自主研制和国产化
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航空保障最理想的是预防问题
从根本上消除缺陷
他从寻找原因出发研究到应力概念
发现“应力”会影响精度等很多事情
读博期间他将研究聚焦于此

王丙泉博士研究方向是
飞机机体复合材料板
超声应力测量方法
这是一个崭新的方向
因为国内外研究很少
遇到问题大多得靠自己

图片

王丙泉(右三)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和同学合影
读博前两年,王丙泉
下功夫看文献、夯实理论基础
逐渐建立创新性测量模型
并通过实验验证,形成闭环
“看到别人一直在发论文
自己没有任何成果
这时必须调整好心态
坐住坐稳‘冷板凳’

图片

王丙泉(右二)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队员合影



厚积薄发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条路走通了!”

博二下的一天
王丙泉不断调整参数
终于得到期待的结果
在博士三年级
他终于发表研究方向上第一篇SCI

为了更好把成果推广应用
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王丙泉走进课题合作单位
作为核心骨干
参与航空保障领域的科研攻关项目3项
作为主要完成人
参与研制3大类飞机专用仪器

图片

在团队共同努力下
成果已在4家企业单位推广应用
王丙泉以第一作者身份
发表SCI与EI论文10篇
以第一或第二发明人
申请/授权
国际及中国发明专利25项
也成为学院首位
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学生

图片

目前王丙泉已签约
博士期间的合作单位
他想到现场一线
深入了解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目的性地开展研究
让成果进一步发挥应用价值

图片

综编自:微信公众号“哈尔滨工业大学”(ID:iHIT1920)
作者:由培元
网络编辑:李馨
责任编辑:张云
监制:宋明晏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