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七星关区牢牢抓住
“三清五治”这个“牛鼻子”
充分挖掘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发展潜能
采取自主经营、出租盘活、
参股分红、发展产业等方式
不断延伸本地资源价值
唤醒“沉睡”资产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发展林下天麻产业,让我们集体荒地变成了宝地。”
密林深处,大银镇木瓦村党支部书记申开龙从堆积枯枝烂叶的土堆里采挖出去年埋藏的天麻种,与基地负责人交流经验,准备筛选出优良种子进行种植。
林中有宝地,方能长珍宝。别看木瓦村水井湾组这片林子现在有了“山字金”,曾经却是荒山坡,别说吸引外商投资,村里人一年都难得进去一趟。
“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劳动力不足,村里土地撂荒、闲置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我们农业产业发展。”申开龙介绍,为了扭转局面,村支两委通过开展全面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进了森鑫林木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天麻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
“乡村大有可为,和村里达成合作之后,我们第一时间选址培育种子,现在已经种下上千亩了。”森鑫林木专业合作社股东樊凯英说,“这些年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探索出一些新模式,用袋子和胶桶来栽培,进一步扩产增效,今年计划土种2000亩,袋装、桶装1500亩。”
据了解,樊凯英所说的袋装和桶装天麻是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打破传统种植模式,集约简单化种植,既循环使用场地,也阻隔了原生土壤中的病虫害,更有利于控水控肥,为天麻增效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民就近务工
通过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市场主体,木瓦村撬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优势转化,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适宜、可持续的天麻产业致富路,天麻种植基地还辐射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
“离家近,打零工也比较灵活,一天最少都是120元,还能学到种植天麻的技术。”木瓦村村民告诉记者,随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他们务工的机会也增加不少,夏秋可以在附近的烤烟基地务工,春冬就在天麻基地干活,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查看天麻授粉情况
2023年8月,七星关区提出改革试点,探索推行“三清五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许多农村资源资产逐步从“闲置”到“管理”再到“经营”进行转变,解决了一批群众所需、百姓所急、民心所向的问题。
林口镇林前社区老村公所始建于2000年,后来新建办公场地后退出使用,闲置了一段时间。这里紧挨着集镇中心,人流量较大,具有租金价格优势,通过发布租赁信息后,很快就有个体经营户前来咨询,经过协商最后租给家电销售商,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2.5万元的收入。
林前社区老村公所成功“吸金”成为镇里的典型,其他村子嗅到了重获“新生”的气息,经过摸排摸底,全镇累计摸排出集体资源资产22处、农业设施设备12套和农户闲置房屋168套。曾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老破旧”成了“香饽饽”,老客车站出租改造成加工厂、搅拌站改建养殖场……
“因地制宜,通过租赁的方式,盘活镇、村集体沉睡的资产,把它从包袱变成财富,租金纳入三资管理,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林口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简颖表示。
在七星关区,不少闲置资源资产正和林口镇一样悄然“苏醒”。
截至目前,全区积极开展集体资源资产、农业设施设备和农户闲置房屋、圈舍及未利用土地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出集体资源资产1690处,盘活闲置资源资产1661处,增加经济收入6366.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