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1

评论

24

3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我国首台自研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在京诞生!技术国际领先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09字,阅读需3分钟

1.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ETcath在北京诞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2.ETcath手术成功率达100%,可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患者血管损伤和并发症比例。

3.除此之外,ETcath具备精准的“眼”和智慧的“脑”,能为青年医生提供专业指导。

4.未来,介入手术医生将能穿着普通衣服,远程操作ETcath进行手术。

5.目前,ETcath已获批上市,有望在全国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经过数百例临床试验的检验,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ETcath手术成功率达100%。这款“京籍”冠脉介入手术机器人由北京医疗装备企业——北京唯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近日获批上市,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图片

介入手术医生被誉为“铅衣战士”。为了方便观察手术情况,他们要长时间在X射线辐射环境中暴露。动辄数小时的手术过程,每一位介入手术医生必须全程穿着防辐射装备。每套“铅衣”的重量足有十多公斤。未来,介入手术医生可以穿着普通的衣服,远程操作ETcath精准实施手术。

医生与患者不处一室,经由设备“隔空”操作,但手术手感与面对患者时几乎没有改变,甚至轻触皮肤的力道都可以被实时接收。“我们的力反馈技术是国际首创。简单地说,机器人也有了触觉,在手术中能感受到0.01牛的极弱阻力,类似轻触皮肤的力度。”唯迈医疗首席执行官杨贺说,如果手术机器人不应用力反馈技术,就无法把手术区域的触感实时反馈给医生,可能会导致血管穿透、损伤等情况发生。当然,除了触觉灵敏的“手”,ETcath还具备精准的“眼”和智慧的“脑”。

不仅能做手术,ETcath还能给青年医生当专业导师。杨贺举例,ETcath经过大量专家的“辅导”,它控制导管导丝时就融入了专家的“独门手法”,能熟练精准地做出捻、抖、旋转等动作。年轻医生和它搭档实操的过程,就像是向名师学习,积累更多独立开展冠脉介入手术的经验。

前期数百例临床试验中,ETcath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杨贺自信地说,这款机器人不仅提升了手术效率,一定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比例,还改善了医生的手术环境,可以延长他们的职业生涯。

获批上市,意味着这款机器人有机会走进全国医疗机构大展身手。杨贺说,从立项研发,到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完成我国首台机器人介入手术,再到获得国产冠脉介入机器人的第一张注册证,历时8年。下一步,团队将开展多中心研究,在全国范围开展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示范。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推出了《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筑基”工程,发布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清单,支持企业组建联合体等措施。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为该领域创新团队聚力解决产业短板和技术难题提供了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刚8岁的ETcath是由一支平均年龄约30岁的青年创新团队研发的。“北京的创新氛围非常浓厚,从政策层面给予团队很大支持。创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很多实打实的福利。”杨贺说,“我们位于经开区,相关部门经常主动上门,在技术、人才、税务等方面提供服务,给予支持。这不断激励着我们发扬创新精神,打造创新产品,早日让‘北京技术’惠及全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