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度高管女儿因追星对数位素人进行“开盒”辱骂事件引发关注,揭示中国富二代屡次“坑爹”的真相。
2.中国式炫富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是追求高社会地位、获得社会认同,以及降低社会地位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恐慌。
3.新富阶层通过不断升级的奢侈消费,试图与其他社会阶层划清界限,同时获得群体内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4.由于社会结构转型尚未完成,人们的社会身份流动仍在继续,炫耀性的奢侈品符号消费或将继续大行其道。
5.然而,随着西方式的低调与隐蔽的奢侈生活方式的兴起,中国式奢侈品狂欢终将曲终人散。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导读】近日,百度高管谢某的女儿因追星对数位素人进行“开盒”(曝光账号背后的真人信息)辱骂的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女儿曾发布一张在职证明,称父亲月收入22万元,而随后谢某的道歉也被网友质疑“轻飘飘”、带着“居高临下的傲慢”。这是继“北极鲶鱼”、周某朋友圈炫富之后,又一富二代“失格”的现象。那么背后隐藏的心理动机究竟是什么?
本文指出,收入、声望、权力等社会资源的不断重组,导致中国社会发生了几乎席卷所有社会成员的、波及面最广的社会流动,人们的社会身份与阶层地位发生急剧变动。历史上,轻商传统曾导致富人“经济地位高、社会声望低”的尴尬境地;现如今,有着昂贵符号价值的奢侈品,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先富阶层彰显社会地位的迫切需求。
本文指出,当“新富”稳固下来,富二代已经强势登场,精英的循环机制正在形成,社会流动的上升通道愈发狭窄。与此同时,炫富所卷入的人群,并不是通常认为的有闲阶层,中产甚至贫困群体都裹挟其中。作者认为,跨越圈层的竞相炫富,有着一种隐蔽的心理动机:为了把自己与其他热衷于炫耀性消费的中产相区别,新富们不断升级消费,以保持不可逾越的社会距离,同时借此获取和巩固人际圈层,以实现所谓“强强合作”。
作者指出,只要社会结构转型没有最终完成,社会身份流动还在继续,炫富即便可能从奢侈品消费,转向更低调隐蔽的方式,但无法终结。悬浮在人们心头的、因认同和地位焦虑而生的行为乖张,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彻底治愈。
本文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原题为《中国式炫富:身份彰显或地位恐慌》,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中国式炫富:
身份彰显或地位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