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海沧莲花社区“百姓院子”的墙绘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墙绘内容为《哪吒2》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和台词。
2.墙绘师们花费近10天时间完成作品,吸引了近3000名游客在第一个周末前来参观。
3.除了海沧莲花社区,厦门其他地区的墙绘作品也越来越多,如滨中社区、石塘村等地。
4.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乡村振兴助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关注。
5.未来,厦门有望有更多彩绘作品出圈,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期为您讲述
墙绘师们用画笔扮靓厦门
为城市添彩,为乡村振兴助力的故事
最近
海沧莲花社区“百姓院子”火速出圈
正成为一个新的游玩打卡点
这是因为院子里的两面墙上
都绘了《哪吒2》中的
经典人物形象和经典台词
海沧莲花社区“百姓院子”的哪吒墙绘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其中一面墙上
一个高4米的哪吒
眼神中透露着桀骜不驯
像是在说它旁边的台词:
我命由我不由天!
把“百亿影帝”哪吒画上墙
第一个周末吸引近3000人打卡
蛇年春节以来,哪吒特别火,全民都在追。“百姓院子”的经营者陈原来也追,而且把哪吒这个“百亿影帝”画上了墙。
前不久,他清理了电影博物馆前后的两面墙,从网上下载了《哪吒2》的经典角色图片和经典台词。夜深人静时,几名彩绘师关了灯,用投影仪把人物轮廓投影到石墙上,然后勾勒、上色……经过近10天的赶工,墙绘的《哪吒2》经典人物诞生了。
人物形象又高又大,每一个人物旁边,都有一句代表性的台词,极具冲击力。尤其是小哪吒,占了小半面墙,样子很酷,拿在手上的紫焰蛇矛火尖枪,感觉都要飞起来了。
“百亿影帝”现身“百姓院子”,这件事很快传开来了,人们迅速前来围观打卡。陈原来没想到,经营“百姓院子”多年,“泼天流量”突然就来了。墙绘完工后的第一个周末,“百姓院子”迎来近3000人,第二周又有2000多人,远超平时的人数。
“百姓院子”经营多年迎来“泼天流量”。李小庆 摄
在凹凸不平的石头墙上作画并不容易
尤其是面部表情
陈原来之前和另外三名墙绘师组成了一个墙绘小组,负责承接海沧及其周边的墙绘业务,在不同的墙壁上用画笔装点美丽乡村。“百姓院子”的墙绘是从2月20日开始创作的,两面墙、近10个人物,他们花了近10天完成,速度算得上很快。
“百姓院子”的墙绘有近10个人物。李小庆 摄
正面的墙上,陪伴小哪吒的是他的师傅太乙真人,正骑在肥头大耳的猪身上,张开双臂,表情与一旁的台词“你打我撒”相得益彰;背面的墙上,长大后的哪吒腾在火焰上空,神情坚毅,一旁是他的父亲和母亲。
让斑驳的墙壁老旧的房屋变得灵动有故事
助力乡村振兴
最近,这个墙绘小组又开始画新的人物。
墙绘师何双来站在墙下,望着两名伙伴。他们一个站在墙下画《闪闪的红星》电影海报,另一个坐在架子上画电影《少林寺》的海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陈原来准备办一场电影海报展。这些墙绘的电影海报,是给海报展打头阵的。
陈原来准备办一场电影海报展。李小庆 摄
林国庆笔下的李连杰,头像已现雏形,翻转的腿部还只是线条,但他已经坐在架子上画了大半天。林国庆说,投影到墙上的海报,只有一个大致轮廓,更多的时候他们要手工构图,如果没有素描功底可不行。
“我们做的墙绘有乡村振兴主题的,有党建题材的,也有风景画。”何双来如今是墙绘小组的统筹,他们常常根据不同项目,自由拆分、组合成“项目组”。何双来说,如今也流行地板画,他们在校园的地板上画几何图形,学生可以在上面“跳房子”。
何双来说,那些斑驳的墙壁、老旧的房屋等因为他们的一笔一画,变得灵动、整洁、有故事,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部分。陈原来补充说,这也是引客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
拔萝卜的兔子让斑驳墙壁变得灵动有趣。
六七十名大学生志愿者
在社区共绘百米长墙
学油画的厦门大学大二学生梁佳豪,去年9月和六七十名大学生一起,用画笔装点了梧村街道滨中社区一面长110米、高2.2米的围墙。
那面墙上,青蛙在池塘的荷叶上晒太阳,小朋友在草地上踢足球,热气球在城市上空飘浮,白鹭展翅往云朵里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大二学生梁恬瑞用了20多天,设计出一份电子长稿,分成18张图,并把32个废旧轮胎融入画中。
废旧轮胎融入画中。
梁恬瑞学美术,之前在滨中社区担任志愿者,给井盖做过彩绘等。社区得知她的特长后,就把墙面彩绘设计这项任务交给她。梁恬瑞说,滨中社区是儿童友好社区,因此,她从“小朋友与环境、与小动物、与梦想”三个方面构思。最终,设计稿没有改太多就通过了。
熊萱旎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彩绘负责人,负责召集志愿者。她在社团的微信群里发出召集通知,有许多大一、大二的学生志愿者踊跃报名。“当天上午就来了20人,下午又来了22人。”熊萱旎说。
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站在这堵矮墙边,开始接力把设计稿变成墙绘。当天太阳很大,思明团区委社工吴燕燕涂了两层防晒霜,可脖子上还是晒黑了一大块。
“你看,这个小孩画得多可爱!”作画时,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围观,不时发出赞叹。“最终看到墙面上的成品,大家很有成就感!”梁佳豪说,如果今年还有这样的项目,他一定会报名参加。
最难的还有调色,尽管梁恬瑞在设计稿上删去了许多阴影和繁复的构图,尽量平面展示,但在墙上作画时挑战还是不小。对许多人来说还是第一次在墙上作画,与纸上完全不一样。他们拿着打印出来的图片,反复调整,再逐步上色。最终,经过八个半天的努力,这幅110米长的巨幅墙绘才完工。
大学生志愿者把设计稿变成墙绘。
大学生化身“社区美容师”
用画笔让老旧小区焕发青春活力
其实在更早之前,这面矮墙的另一端也有一幅近70米长的墙绘,是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100多名青年志愿者完成的。他们用巧手与创意,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赋予了墙绘丰富内涵。
这里的墙绘主题是“一个人的情暖人生”,由十多幅画作组成,展示人的成长之路,有陪伴成长、幼儿启蒙、幸福相守、拥抱春天等主题,既有个人成长经历,又展示民俗、文化的传承。“一人一路一生,三餐四季修行,每个人都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设计者这样解释。
大学生们带着画笔,变成“社区美容师”。在沙坡尾,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师生志愿者,将厦港钓艚船、非遗延绳钓、讨海人捕鱼以及疍民舞蹈等文化元素融入墙绘;在厦港街道巡司顶社区凤凰园,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青春合伙人”团队,将“环保”“邻里”画在墙上,“幸福巡司顶”彩绘一点一滴呈现,原本单调的墙面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这些“社区美容师”在厦门的许多老旧小区,用彩绘装点斑马线、井盖、石礅、变电箱以及老旧墙面,让小区焕发青春活力。
大学生志愿者在墙上作画,扮靓社区。
据悉
今年,新一轮“社区美容师”项目
即将开启
人物速写
大学生给斑马线“美容”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蔡燕霖,去年暑假加入滨中社区的“社区美容师”项目,负责斑马线彩绘。蔡燕霖说,自己暑假比较有空,就去当志愿者了。“刚来时,我看到周围都是厦大的学生,还有点自卑,只好埋头默默干。”不过慢慢地,蔡燕霖就释怀了。
骄阳似火,蔡燕霖从上午9点画到11点多,下午2点又“上工”,晒得快受不了了。家里人打趣她是“没苦硬吃”。“堂弟堂妹就在附近的幼儿园读书,如果我能把他们常常经过的地方装扮得更漂亮,让他们更喜欢上学,不是很有成就感吗?”蔡燕霖说。
斑马线上有一条很粗的汽车剐痕,长30多厘米,蔡燕霖用了好几种方法都擦不掉。根据图纸,那里是空白的,没有图形。她灵机一动,根据剐痕的形状,画了一条毛毛虫,栩栩如生。在斑马线其他空白的地方,她又添上自己的小创意:碰杯的面包人、可爱的小动物……“整个创作过程很新奇、很开心,能帮助到别人,我觉得很有意义。”蔡燕霖很自豪。
经过“美容”的斑马线成为一道风景。
中学生给井盖“美颜”
吴宇涵现在是湖滨中学初三学生。去年暑假,他蹲在滨中社区门口的一个井盖旁,用颜料和画笔给它“美颜”。他要画一位白发老人,穿着红裤子,在跑步机上跑步,但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图片底色是深灰色的,如果画到井盖上,颜色不好看也不显眼。于是,他给老人的裤子改了一种颜色。吴宇涵说:“尽量调成相近色,不懂时我就问旁边的大学生志愿者。”
吴宇涵说,自己一直对画画很感兴趣,但平时都是在纸上画,在井盖上画图还是第一次。这是他妈妈为他“接龙”来的任务。他说,暑假在家没有太多事,能做点有意义的事也很好。
他蹲在地上,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时不时有路人停下来围观。吴宇涵说,自己刚开始有点紧张,但沉浸其中后,就感觉不到其他人的视线了。他自豪地说,滨中社区有五六个井盖彩绘都是他画的。“出小区看到的第一个彩绘井盖就是我画的,很开心!”吴宇涵说,下次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参加。
吴宇涵展示井盖彩绘。李小庆 摄
记者手记
一张文化名片
一墙一风景,一画一故事。吴燕燕说,彩绘是城市更新最具性价比的方式之一。在厦门街头,彩绘作品随处可见,也有许多火出圈,比如环岛路涂鸦街、翔安大嶝九架厝涂鸦村、集美大社涂鸦墙、定安路主题墙绘等。最出名的,当属厦大芙蓉隧道“我爱你 再见”涂鸦。这个15年前由4名研究生创作的涂鸦,因其独特的设计以及对母校的深情告白,迅速成为厦大学子和游客的打卡热点,至今仍在旅游纪念品——冰箱贴中,占有重要一席。如今,芙蓉隧道的这面涂鸦墙,仍在持续更新,常见常新。
厦大芙蓉隧道“我爱你 再见”涂鸦。lily 摄
厦门的彩绘作品,不仅限于街头和校园,还融入传统文化、潮流文化、影视IP中,通过社交媒体等,逐渐成为厦门的一张文化名片。
当然,作品能出圈,并不是随意为之,需要有强烈的情感共鸣,需要有动人的故事,也需要独特的创意和较高的艺术水准。期待厦门能有更多彩绘作品出圈。
记者:李小庆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杨莉莉 校对:刘婷婷 值班主任: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