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25年3月16日一文中提到,白宫于15日透露,特朗普在前一日签署行政命令,依据1798年的《外国敌人法》,加速驱逐委内瑞拉黑帮“阿拉瓜火车”。
事情一出,立刻引起不少的争议。
而日裔由于有类似的族裔针对背景,正给华人发出警示。
这项充满排外色彩的战时法案,若被滥用为打击特定族裔的工具,可能将在美华人推向类似二战期间日裔被拘禁的险境。
历史的轮回往往以不同形式重演,当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种族主义暗流涌动时,华人社群正面临新的挑战。
《外国敌人法》:从战时工具到排外利刃
美国的《外国敌人法》诞生于18世纪末美法关系紧张时期,其核心是授权总统在战时对“效忠外国、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人采取驱逐或拘留措施。
历史上,该法曾三次被激活。
1812年战争期间针对英国公民;一战期间限制同盟国国民;二战期间则成为罗斯福政府拘禁日裔、德裔和意大利裔美国人的法律依据。
尤其是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一大批日裔美国人被强制迁入拘留营,财产被没收,基本权利被剥夺,这段历史成为美国种族歧视的黑暗篇章。
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打击犯罪”为由,援引《外国敌人法》驱逐数百名委内瑞拉黑帮成员。
此举引发法律界震动,因为该法明确适用于“战争状态或外国入侵”,而黑帮活动显然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外敌威胁”。
对此,联邦法官詹姆斯·博斯伯格紧急颁布临时禁令,指出特朗普政府滥用法律,将和平时期的犯罪问题曲解为“侵略”。
然而,白宫无视司法裁决,强行执行驱逐,甚至在禁令生效后仍将被驱逐者送往萨尔瓦多。
这种对法律程序的蔑视,暴露了行政权力的膨胀,也为未来滥用该法埋下隐患。
排华法案与日裔拘禁的双重警示
日裔群体对《外国敌人法》的警惕,源于自身遭受系统性迫害的历史记忆。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将日裔美国人视为“潜在威胁”,集体剥夺其自由。
这种基于种族的有罪推定,与19世纪《排华法案》的逻辑如出一辙。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并剥夺已定居华人的公民权,将华人污名为“威胁美国社会的种族”。
这种歧视性政策延续数十年,导致华人社群遭受系统性排斥、暴力袭击和经济剥削。
历史的教训表明,当美国社会面临经济动荡或政治极化时,少数族裔往往成为替罪羊。
特朗普政府将《外国敌人法》重新包装为“打击犯罪”的工具,实则延续了排外主义的传统。
这种做法将特定族裔妖魔化,为歧视行为提供合法性。
一旦该法被常态化用于针对某个族群,华人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因为历史上,华人始终被某些政客和舆论视为“外来威胁”。
华人社群的现实困境与潜在危机
近年来,美国社会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呈上升趋势。
据美国“停止仇恨亚太裔”统计,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美国发生超1.1万起仇恨亚裔案件。
这种仇恨言论与政策的结合,正在营造危险的社会氛围。
特朗普政府动用《外国敌人法》,公然绕开正常法律流程,开创恶劣先例。
打着“国家安全”旗号,针对特定族裔实施集体惩处举措。
一旦这种不合理逻辑被认可,华人社群处境堪忧,移民政策大概率进一步收紧,日常执法时遭遇歧视对待的情况也会增多,历史上大规模拘禁华人的悲剧或许会再度上演。
在美国当下政治劣质化、两极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华侨华人极有可能陷入类似“《排华法案》2.0版本”的艰难困境。
总结
如今,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与排外情绪相互交织,《外国敌人法》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滥用,无疑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正视历史教训,摒弃排外思维,回归法治轨道,否则,其不仅将损害国内少数族裔的利益,更会削弱自身在国际社会的道义基础与公信力,陷入更深层次的社会分裂与信任危机之中,让美国社会本就复杂的种族问题雪上加霜。
参考资料:
新华网:特朗普援引战时法律驱逐委内瑞拉黑帮 遭法院阻止,2025-03-16
中国网:“大熔炉”裂痕扩大,美国社会深刻改变,2025-03-05
北青网:白宫首度谴责《排华法案》拜登为人权还是为选票,2023-12-28
中国青年网:海外网评:《排华法案》废除80年后,阴影仍然笼罩美国,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