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旬,互联网上有关中国最新的六代战斗机——歼36的试飞消息层出不穷,引发了海内外军迷的高度关注。
根据媒体曝光的图片显示,歼36以三台发动机“全力运转”,三条尾焰齐飞的场景令人震撼。
外媒此前对这款战斗机的性能持谨慎态度,认为其无尾设计可能限制机动性,三发动机设计或许带来技术复杂性和维护问题。
然而,最新试飞画面彻底颠覆了这些看法。
外媒纷纷改口,认为歼36具备改变未来空中作战规则的潜力。
三发动机与无尾布局:歼36的技术亮点
歼36试飞的消息传出后,外媒纷纷报道,认为歼36的设计颠覆了传统战斗机的布局。
据美国军事网站“战区”称,歼36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三发动机”设计,这种“2+1”动力组合由两台主发动机和一台辅助发动机构成。
这在全球战斗机领域尚属首次尝试。
多发动机设计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推力支持,还能在高原起降、电磁对抗等极端作战场景中展现独特优势。
尤其是辅助发动机的加入,为战斗机在复杂环境中提供了额外的动力储备。
此外,三发动机设计可能为歼36赋予更卓越的超级巡航能力。
超级巡航指的是在不开启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以超音速进行长时间飞行。
传统战斗机在执行超级巡航时,往往会因过高的燃料消耗而受限,而歼36的三发动机设计则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延长作战半径,并大幅提升作战效率。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技术突破是歼36的无尾布局。
无尾设计能够显著降低雷达反射信号,有助于隐身性能的提升。
然而,这种设计也对飞机的机动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此前,外界普遍认为歼36的无尾布局可能导致机动性不足,但这次试飞画面显示,该机不仅隐身性能出色,还在近距离空战中展现了灵活敏捷的机动能力。
这意味着中国研发团队已成功平衡了隐身性与机动性之间的矛盾。
外媒态度转变:从低估到正视
在歼36首次试飞画面流出后,包括《简氏防务周刊》和Defense News在内的多家外媒曾对这款战斗机持保守态度。
他们认为,无尾布局的设计理念虽然前沿,但仍需经过大量测试才能证明其可靠性。
此外,三发动机设计也被质疑可能会增加维护复杂性,并带来额外的技术风险。
然而,随着最新试飞画面的曝光,这些质疑开始瓦解。
外媒重新评估后认为,歼36的技术成果超出了预期,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全球六代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些媒体更直言,歼36将成为未来空战中多功能作战平台的代表。
中美六代机竞争:歼36的战略意义
歼36的快速研发与试飞,也让国际航空工业领域的关注点转向中美之间的六代机竞争。
美国正在推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计划,但该项目近来由于技术和预算问题进展缓慢。
在2025年1月的美国航空航天力量协会最近的高级别会议上,美军高层承认六代机的发展面临挑战,同时强调美国仍需新一代载人隐身战斗机来维持其空中优势。
相比之下,歼36的出现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在六代机领域的快速进步。
尤其是在隐身性、动力系统和机动性等关键技术领域,歼36的性能已达到或接近现有五代机的顶级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超越的潜力。
通过三发动机设计和无尾布局的技术突破,歼36不仅在技术上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的研发能力,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的战略地位上升。
此外,歼36的研发进展还可能对未来空战战术产生深远影响。
传统空战更多依赖速度和机动性,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空战将更多转向隐身性、协同化和体系化作战。
歼36所具备的超级巡航能力和多场景适应能力,恰好为这种趋势提供了解决方案。
信息公开的背后:从低调到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官方对歼36试飞画面流出的默许,实际上传递了重要的战略信号。
与以往对先进武器装备严格保密的政策不同,这次信息的部分公开,体现了中国对六代机技术研发的高度自信。
这种自信不仅来自于技术上的突破,也源于中国在航空工业领域逐步建立的全球影响力。
相比之下,美国和俄罗斯在军事装备宣传上仍保持较高的保密性。
美国的NGAD计划仅对外披露了部分概念设计,而俄罗斯的未来战斗机研发则因缺乏实质性进展而鲜有公开信息。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选择通过公开试飞画面的方式,既能激发国内民众的自豪感,也能向国际社会传递出明确的技术实力信号。
参考资料
中国第六代战机“歼36”传在成都再次试飞 | 联合早报
2025:美空军面临多重问题 - 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