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推动欧盟对中国企业启动“双反”(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结果不仅引发中方强烈反制,还波及法国自身经济,尤其是以干邑白兰地为代表的酒类出口惨遭重创。
此外,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威胁步步逼近,使法国酒类产业陷入中美“两面夹击”的困局。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法国政府迅速调整策略。
3月19日,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外交部长将在2025年3月底访华,希望缓和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同时为马克龙后续访华行程铺平道路。
这一系列外交动作背后,折射出马克龙政府在当前国际经贸格局中的多重考量与调整。
中法贸易摩擦升级,法国酒业成“受害者”
2023年10月,欧盟启动了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双反”调查,理由是中国企业存在所谓的补贴行为或低价倾销。
到了2024年10月,欧盟宣布将在原先10%的税率基础上,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额外征收介于17%至35.3%的反补贴关税。
欧盟称这一措施将持续五年。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法国表示了支持,并投下了赞成票。
这一调查程序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并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
2024年10月,中国商务部公布了对来自欧盟的白兰地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决策,对包括马爹利、轩尼诗、人头马君度等在内的欧盟白兰地品牌征收介于30.6%至39%的保证金。
数据显示,中国是法国干邑白兰地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然而在中方反制后,法国干邑对白兰地的出口额大幅下滑,行业损失惨重。
法国干邑酒业协会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当前形势对该产业的打击已达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中国市场的骤然萎缩,加上其他市场竞争激化,使法国干邑酒行业雪上加霜。
美欧贸易战威胁加剧,法国陷入两面夹击
中法摩擦尚未解决,美国的关税风波又扑面而来。
2025年3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宣称,计划将对欧盟包括酒类在内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税率可能高达200%。
这对法国酒类产业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
法国酒类出口对美依赖程度高,美国是其干邑白兰地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一旦关税实施,法国酒类行业的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面对法国国内的抗议活动以及美欧贸易战的压力,马克龙政府意识到,必须对当前的对华政策做出调整。
为应对当前困境,法国外交部长将在2025年3月底访华。
这不仅是试图缓解中法贸易摩擦的关键一步,也是马克龙后续访华计划的前奏。
据法国媒体报道,此次外交部长访华的核心议题包括改善中法经贸关系,解决当前的双边贸易矛盾,以及探讨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
访华的背后:马克龙的多重考量
马克龙的对华调整,并不仅限于经济层面。
同样重要的是,法国希望在地区热点议题上与中国展开更深沟通,尤其是在俄乌问题上,马克龙希望中国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然而,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一直保持明确立场,始终倡导各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冲突。
这种立场与法国的期望并不完全重合,因此法国外长此行在外交议题上可能难以取得显著突破。
此外,法国政府也希望借助此次外交行动,重新塑造中法关系的积极面貌,并进一步巩固中法在欧盟框架下的合作潜力。
毕竟,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市场对法国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展望:中法关系能否迎来转机?
法国外长访华以及马克龙筹备中的访华行程,标志着法国对华政策开始朝着务实方向调整。
然而,这一进程能否顺利推进,还取决于法国是否能真正尊重中方的核心关切,并在欧盟层面协调各国的立场。
中法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仅关乎法国经济的复苏,也将对中欧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对于马克龙来说,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对法国提出了复杂的挑战。
中法、美欧以及中欧关系交织的多边格局,要求马克龙找到平衡点,以避免法国在经贸格局中被边缘化。
无论法国外长此行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法国对华政策的调整都表明了一个信号:在全球经济格局日益变化的背景下,中法合作仍有巨大的潜力与空间。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法国干邑业团体:对华干邑出口下跌60%,法外长计划3月底访华》
中方反倾销措施引发法国干邑行业强烈反响_新闻频道_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