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揭牌,首展亮相深圳艺术周。 前海管理局 供图
3月23日,第二届深圳艺术周在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启幕。开幕式上,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其首展“春风茶事好”落地荣宝斋深圳艺术空间,为观众带来文化艺术新体验。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的揭牌,是深圳在文化贸易领域的又一制度创新,将通过创新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业态,助力提升城市艺术影响力。
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揭牌
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的揭牌成立,是前海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中关于“支持建设适用国际通用规则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拍卖中心”“探索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业务”等要求的探索实践,也是深化深港合作、联动香港共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切实举措。
与此前深圳通用的暂时进出境模式下涉外展览以及直接交易入境相比,文化艺术品“区外保税”展示交易不仅程序简化,而且缓解资金压力,利好产业发展。
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首展“春风茶事好”亮相深圳艺术周,10余件来自香港的保税文化艺术作品参与展览,饶宗颐、金耀基、郑培凯等香港名家名作引得大批观众驻足欣赏。
近80场精彩展览带来文化艺术新体验
除了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首展“春风茶事好”外,本届深圳艺术周以“共生 开放 创造”为核心理念,呈现近80场精彩展览及特别活动。有关艺术展览涉及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影像等多个领域。
深圳美术馆联合应空间当代艺术中心推出《友涵与余友涵——余友涵的早期经验与晚期风格》,以百余件作品及文献梳理其半世纪创作生涯。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将举办艺术家薛松个展《自然-非然》,呈现这位波普艺术先锋的创作历程。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将呈现艺术家李山个展《量子跳跃》,以沉浸式体验展示其跨媒介的创作。艺术家林岚的个展《窗后》将展出其代表作。展览《刘香成:镜头·时代·人》首次全面回顾摄影家刘香成的创作历程。
声音
专家解读 关注艺术像素精度,折射在地艺术生态
植根于深圳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肌理,本届艺术周坚持以在地机构为核心,秉承“共生、开放、创造”的核心价值,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多元的艺术表达,探讨当代语境中的创新与共鸣,彰显这座城市包容而灵动的文化气韵。
本届艺术周联合了美术馆、画廊、非盈利艺术空间及艺术家工作室等69家在地机构,并通过区域联动与跨界协同,将展览、沙龙、放映、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艺术漫游等活动融入城市的艺术脉络。
张宇星:
越来越多艺术家“候鸟式”中长期驻留
趣城工作室ARCity Office创始人张宇星表示,深圳艺术周已从专业圈层活动发展为城市级文化事件。本届艺术周通过全域艺术地图,整合了专业机构、艺术家及公共空间,首次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深圳艺术生态全貌。
张宇星参加了4个展览活动,他认为,深圳既有刘香成级别国际大展,也有年轻的90后艺术家画廊,既保持专业高度又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深圳的艺术生态已经非常多元,它不仅是高端的优雅的精致的生活,也是可以接近大众,跟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
他认为,深圳艺术生态越来越好,并且具有强韧的根系和不可替代性。“就跟深圳的企业例如大疆、腾讯一样,生长在这里。深圳未来的艺术生态,我觉得也是这样,长出来就很扎实,不会轻易搬走。”
这种内生性生态正产生磁吸效应。他表示,深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藏家、评论家、策展人,“以前,大家把这里当过往的‘临时驿站’停留,现在是‘候鸟式’中长期驻留,甚至逐步建立固定工作室”。
此外,张宇星还特意提及,相比以往艺术作品扎堆在大美术馆,深圳近年来涌现了相当多的小画廊,他表示,这说明深圳艺术市场已经开始细分,“当深圳开始关注最小像素、关注最细微的差异时,说明对整个艺术体系,辨识能力非常强了”。
朱荣远:
艺术周快闪分散到社区、街道更好
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在接受访问时,以“文化雨林”的独特视角解读了这座移民城市的文化生态。“深圳因为移民,没有主体文化,深圳是由多元文化所构成的平行文化,文化和文化之间只有交互、交融、交流、借鉴学习的这种很特殊的文化生态。”
他表示,艺术周以快闪的方式,不集中在一个大馆里,而是分布到城市各个社区、街道,联动不同区域的美术馆共同参与。这种“群星璀璨”的效果,远比集中在某个大场馆办展更好。朱荣远说,“因为只有这样分散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把个性的画廊、个性的艺术展览活动做得和社会的接触面更宽更广”。
朱荣远表示,特别希望看到深圳能够通过各种艺术活动,在解决观念变化的基础上,如何用现在的方式去演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更愿看到艺术展览能反映社会的许可度,呈现历史的状态,看到深圳以各种类型的展览和艺术活动的形式去包容、去承载人们在这座城市里的生活和他们每个个体,让艺术能够真正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日常生活的构成部分。”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