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78

评论

52

57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上海三所私立学校终止办学,有的还曾红极一时

AI划重点 · 全文约1228字,阅读需4分钟

1.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官网公示,三所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到期自然废止,包括上海诺思兰顿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2.诺思兰顿学校仅存续3年半,成为近年来上海国际教育圈资质风暴中的典型案例。

3.由于未取得独立教学用地,诺思兰顿学校无法满足民办高中场地要求,办学许可证始终处于“培训资质”状态。

4.2023年6月,诺思兰顿宣布与诺美学校合并,99%教师及97%学生转入诺美,引发家长对合并即停办的质疑。

5.诺思兰顿事件为家长择校敲响警钟,选择学校时需以“长期主义”视角审视,避免陷入“失学”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官网公示,包括上海诺思兰顿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在内的三所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到期自然废止,民办校不再具备办学资格。

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50条规定,这类情况直接终止办学资格。相关学校需要自行完成财务清算,并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图片

这一公告迅速引发业内关注——作为曾以“临港新片区教育改革开放标杆”为定位的高端国际学校,诺思兰顿从2021年9月创立到2025年终止办学,仅存续3年半,成为近年来上海国际教育圈资质风暴中又一典型案例。

时间倒回2021年9月,诺思兰顿高调亮相时手握两大王牌:临港集团国企背景,IGCSE/A-Level+AP课程体系。

根据校方披露的信息,截止2023年4月19日,诺思兰顿学校首届毕业生100%获世界前100院校预录取。

图片

但鲜少有人注意到,其办学许可证载明的"培训资质"与其实际开展的学历教育存在根本性矛盾未取得独立教学用地,无法满足民办高中“生均15平方米”的场地要求,导致办学许可证始终处于“培训资质”状态,无法升级为普通高中牌照。

此外,2023年上海新政明确要求“按许可证载明内容办学”,而诺思兰顿的课程体系与培训资质存在冲突,最终被判定为“无实际办学行为”——因无法完成合规课程交付,学生被迫转学。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起,上海诺思兰顿国际高中关于终止办学的传闻便持续发酵。

尽管该校于同年4月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明确否认“濒临倒闭”的传言,但此后官方渠道再无实质性动态更新,其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相继陷入“静默”状态,为这场风波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图片

2023年6月,诺思兰顿宣布与诺美学校合并,99%教师及97%学生转入诺美。这一操作看似“软着陆”,实则暴露出来更深层的问题:

  • 资质转移的合规性争议:合并后,诺美校长由诺思兰顿原校长担任,但两校资质类型不同(诺美为民办高中),学生转学需重新适应课程体系,家长对“合并即停办”的质疑持续发酵。

  • 资本运作的局限性:临港集团虽为国企背景,但未能突破场地限制,最终仍需依赖政策套利模式,凸显民办教育中资本与教育本质的错位。

事实上,诺思兰顿的关停并非孤立事件。自2021年“双减”政策启动以来,教育领域资质审查逐步升级。

首先是资质合规性审查趋严。

2023年9月《上海市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明确要求民办学校必须按许可证载明内容办学,禁止伪造、出租证照,且许可证到期未延续将直接注销。

其次,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对长期无实际招生、办学行为的机构采取“到期废止”强制措施。

2024年至今,上海闵行、奉贤、静安等区已累计公告废止超10所民办学校资质,浙江金华、重庆渝北等地亦跟进类似清理。

此外,政策通过限制“空壳学校”占用资源,遏制资本借国际教育外壳进行金融套利的行为。

诺思兰顿的案例中,其因缺乏独立教学用地无法满足高中资质要求,被迫与诺美学校合并,正是政策倒逼资源整合的缩影。

诺思兰顿的终止办学,既是政策利剑下的个案,也是国际教育行业“去泡沫化”的缩影。当资本扩张的喧嚣逐渐退去,教育机构唯有以合规为底线、以质量为核心,才能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行稳致远。

诺思兰顿事件中,400余名学生被迫转学的代价,无疑为家长们在择校时敲响警钟,选择学校时需以“长期主义”视角审视,避免因追逐“国际化”标签而陷入“失学”风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