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7

评论

5

6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95%以上国际通信数据竟然都来自海底!视频揭秘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你知道吗?您正在进行的跨境支付、观看的海外视频、浏览的国际新闻,“网络信号”都来自海底。

图片

这是全球海底光缆的大致分布图,约1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5圈,支撑起全球超95%国际通信数据的高速传输。虽然海底光缆的直径能够达到几厘米,但是真正用于传输数据的内部光纤却只有头发丝粗细。

图片

在这样狭窄的通道里,我国率先开辟出了一条“32个双向车道”,眨一下眼睛,3200部时长2小时左右的4K超清电影就可以同时下载完成。超高速通道,满足着日益增长的国际通信和跨境数据流动需求。

图片

不过,这些“玻璃丝”在海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据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报告,全球每年约有200起海底光缆损坏事件,差不多2天就有一起。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渔船抛锚,海上施工等等,都可能会扯断海底光缆。

图片

为此,我国设计的海底光缆,外面都加上了一层“钢筋铁骨”,在浅海区域的还会深埋海底,保障安全。

图片

同时,配合船只定位系统,进行预判和预警,避免船只在海缆保护区附近作业、停留。除了信息化手段,还会出动巡护船只、无人机等装备沿海缆路由进行巡察。

图片

图片

海底光缆不仅是科技突破,更是大国担当,中国参与全球海缆建设和保护让数字红利惠及全球。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王世玉 罗宏进 杨子清 毛俊)

 

相关内容

6→12→32 双向车道海底“超高速”通道再升级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