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2

评论

56

58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黄奇帆:中国制造并没有闭门造车,外资在华投资10年翻一番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黄奇帆:中国制造并没有闭门造车,外资在华投资10年翻一番

腾讯财经 特约作者 符云云

编辑 刘鹏

3月25日,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在《高端对话:中国改革与经济前瞻》环节中发表演讲。

黄奇帆率先回顾了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规划这十年的实施成果。他表示,历经十年奋进,中国制造成绩斐然,全球制造业占比方面从 2010 年的 20% 一路攀升至 33%,规模远超美、日、德;在产业链体系构建上,中国是唯一的把全球大、中、小产业链600多项全覆盖的国家,占比40%的产业链规模全球第一;持续优化出口结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大幅下降,资本密集装备类和电子类产品占比显著提升;生产方式也发生变革,加工贸易占比从超 50% 降至不足 20% ,一般贸易占比超 70%。此外,中国制造并非闭门造车,即便面临贸易摩擦和疫情,中国引进外资仍实现翻番,其发展跟世界合资、合作、开发紧密相关。

黄奇帆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包括,美国等部分国家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等。

对此,黄奇帆建议,我们绝不能简单的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而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不管外部环境怎样风云变幻,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敞越开,这一坚定方向永远不会改变。

以下是黄奇帆发言全文:

很高兴来参加这次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大家知道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中国过去十年关于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规划,现在2025年已经到了,大家都在总结、回顾中国制造这十年有什么样的发展,总的概念我想有这么一个表述,中国制造2025涉及到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电力工程等等,有10个方面的内容,时间关系我不展开具体讲。这十个方面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中国制造要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因为在2010年,中国制造已经达到了世界规模第一,但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中国制造尽管规模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强,现在要争取用十年的时间,把我们制造业中薄弱的、容易被人“卡脖子”的那些环节能够补上,到2025年实现中高档水平的中国制造,到2035年实现世界经济强国的中国制造,当时有了这么一个目标。现在回头看,这个目标经过这十年的努力,2024年来看,我们已经对十大领域定下来的各种具体指标体系和突破的项目,96%比较完满的达标完成,还有4%属于基本性完成,还有一点补漏,今年继续“打补丁”的话,我相信到今年年底,中国制造的目标体系能够全面完成。要说全面完成这个指标体系,用什么样的功能性语言先描绘一下呢?大体有五个中国制造的功能,第一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33%比重的存在,在2010年,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规模第一,但当时占全球制造业比重是20%,现在我们是33%,中国制造是美国制造的2倍,日本跟德国制造的4倍,所以总体上美国制造+日本、德国、欧洲的制造加在一起,中国制造还略有超过,这是一个总体的情况。

第二个,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体系,这十年有了比较完善的发展。联合国确认世界制造业有40多个大类、200多个中类、500多个小类,联合国工发组织确认,中国是唯一的把全球大中小产业链600多项全覆盖的一个制造体系,并且在这个全覆盖的600多个产业链里面,有40%我们是属于规模全球第一的一个类别,这是第二个概念。

第三个概念,中国制造到目前,跟十年前相比,出现了出口产品结构趋势性、结构性基本面的变化,2010年以前,不管是90年代还是2000年还是2010年,我们出口产品的7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轻工,轻工就像这种塑料、家具或者各种玩具等等,纺织品包括服装、衬衫、鞋帽等等,这一块占大头,装备类的、电子类的技术密集型资本投入强度比较高的制造品我们只占30%不到。到了去年,中国制造总出口量是3.4万亿美元,比2010年1.5万亿美元的出口量翻了一番。在总量翻番的情况下,我们出口产品的结构90%是资本密集装备类电子类的产品,10%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纺织类,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制造的产品结构出现了深刻的、趋势性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四点,整个中国制造的生产方式,2000年以前,如果中国制造在全世界有那么一个进出口贸易量的话,这个进出贸易量的产品,50%以上是加工贸易,30%左右是一般贸易,10%多一点是大众物资,比如粮食或者铁矿石等等,这些东西不是制造品,是原材料性质的,是大宗物资性质的,制造品性质可以说2/3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意思就是有1000亿美元出口,800亿美元是零部件原材料从国外买过来,组装一下再出口,附加值加了200,就变成1000亿美元出去,1800亿美元的进出口,非常大的量,GDP增加值最多就是12%、13%,意思就是那200亿美元的附加值里面有水电气要抵扣掉,不作为增加值的部分,真正作为增加值的税收、产业链的折旧、企业劳动力的工资、企业利润等等,其实就只在1800亿美元进出口的10%还不到,进出口统统算只有7%到8%,所以加工贸易对一个国家来讲是只长骨头不长肉,但如果一个国家穷的时候,缺少资本、缺少市场、缺少技术的时候,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资金加工等等,加工贸易还是值得做的。现在中国就把过去二三十年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到去年我们6万多亿美元的进出口里面,加工贸易只占20%不到,70%以上是一般贸易,还有一些是初级产品的进出口等等,说明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五个方面,中国制造在这十年并不是闭门造车不欢迎外资了,恰恰外资这十年比上一个十年要翻了一番,现在因为特朗普打贸易战,美国拜登小院高墙,一般会感觉外资到中国来会减少,又有新冠病毒疫情来,进出不方便会减少,但事实上这个感觉的东西不一定确切,用数据说话,不管是ChatGPT还是中国的DeepSeek,还是互联网,只要问一个问题,瞬间就可以出来一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引进外资,分成四个阶段,第一段80年到90年,中国每年引进外资是20亿美元,90年到2000年,每年引进外资增加15倍是300亿美元,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接轨,中国每年引进的外资又翻番,从300亿变成了600亿美元。2010年到现在,我们打贸易战的阶段,外资是不是来得少呢?实际上这个十年外资到中国平均每年在1200多亿美元,比过去的十年又翻一番,所以整体上中国外资是步步高的。当今世界平均每年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外资引进一年是在1.3万亿左右,美国引进外资最多,中国十几年一直排在第二位,所以总体上中国对外开放势头还是非常好的。中国的这些外资,我们根据去年的数据统计,他们在中国制造业各方面的就业人数来说,外资企业占中国就业7%,但是外资企业占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税收15%,说明外资企业效率是比较高的,税收贡献了15%。外资企业占整个中国制造业出口30%。

最后一条,外资企业占中国高技术装备密集、技术密集的产品出口,我们现在的这种出口品,去年的出口品3万多亿美元90%是资本密集、附加值高的出口,这个出口里面50%的高附加值出口品是外资企业创造的,所以中国制造业发展跟世界合资合作开放紧密相关,外资在中国既为中国内循环出力,也为中国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起到了桥梁连接的作用。

我想要说的就是中国制造2025这十年努力奋斗取得刚才说的这五种成就,还是令人高兴的。我就讲这些。

在问答环节,黄奇帆就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话题进行了回应:

我们国家最近十年从过去外循环为主转变为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所谓外循环、内循环,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GDP比重,60%以上是外循环,如果进口贸易对外依存度比重在40%以内是内循环。我们在1980年到2010年这三十年里,我们对外依存度最高的时候达到71%,是外循环为主大进大出的阶段,最近十年我们转变为内循环为主,从16年以后对外依存度进出口贸易占GDP的38%,一直到去年我们年年都在38%左右,40%以内是内循环为主,我们去年进出口贸易6万多亿美元,算人民币50多万亿,GDP130几万亿,算下来就是38%左右。

在这个概念下,我们怎么样继续保持开放?特别是在美国或者一些国家对我们进行贸易战、科技战、进出口各方面脱钩,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逆全球化,我们不简单是以牙还牙的概念,而是你管你逆全球化,我们还继续保持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开放、更宽领域开放这个方向不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做到这一条有一定难度,事实上过去十年中国对外开放采取了五个新的措施。第一我们从过去几十年贸易政策上以出口导向为主,最近十年既鼓励出口同样鼓励进口,所以在上海专门搞了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进博会,每年上万个跨国公司到中国的进博会推销产品鼓励进口。第二,在投资政策上我们从过去几十年努力吸引外资到中国投资,最近十年我们既鼓励外资到中国投资,外资到中国投资每年总量比过去翻了一番以上,600亿美元变成了1200亿美元。同时我们也鼓励“走出去”投资,所以最近五六年中国国有、民营企业每年“走出去”海外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五年就有5000亿,这是第二个概念。第三,我们在区域开放上,过去是沿海地区开放为主,现在既沿海开放内陆也同步开放,比如我们过去搞保税区,68个都在沿海,最近十年增加了72个保税区,其中67个是中西部内陆,有七八个是在沿海加了一点,现在中国东南西北中都有保税区,区域开放均衡了。第四个方面,在开放的产业政策上,过去我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开放度大,比如工业、制造业看得见摸得着,外资准入门槛比较宽松,百货商店也是看得见摸得着,房地产也看得见摸得着。这些产业开放度高,准入门槛低,但是对服务贸易、教育卫生文化、金融领域以前管得比较严,最近十年中国把金融领域全方位开放了,服务贸易领域全方位开放了,教育卫生文化投资也开放了,所以在这方面,中国的开放叫“宽领域、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度更高。

最后一点,中国现在对开放的目的来说,过去以引进外资进出口贸易以要素流量能够比较多为目的,现在开放不仅仅关心要素流量、贸易量、资金量,更关心营商环境,开放的目的要使中国各个区域营商环境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能够跟国际接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工人的劳动权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等,让中国的营商环境跟国际接轨。

所以我讲这段意思,即使在我们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的新格局下,中国的开放这十年要比过去几十年是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开放、更宽领域开放,即使在国际上有逆全球化的潮流、跟中国打贸易战的这种现象,但我们没有改变更加扩大开放的战略意图。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