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美军出现异常调动,B-2隐身轰炸机已经起飞,航母也在向中东方向集结。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即将在军事部署层面,做好对伊朗动武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等特朗普下达最终命令。
【美军即将在中东形成双航母配置】
综合消息显示,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签署了两项最新命令,第一条命令是延长了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的部署期,要求这支本该在3月底返回美国的舰队,继续在中东地区停留至少一个月,执行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任务。
第二条命令是要求刚刚在东海与日韩两国进行军演的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暂停在西太平洋的部署任务。
据悉,这艘航母计划先前往关岛基地,补足舰队所需的各类弹药,然后再开足马力赶往中东地区。
【“卡尔·文森”号先前往关岛进行了补给】
如果仅看这两条命令,美军的部署调整主要是为了维持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行动,以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持续军事行动,但用两个航母战斗群与驻扎在中东多地的空中力量,对付一个胡塞武装,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所以,在“卡尔·文森”号抵达中东后,美军可能会作出新的调整。一种情况是在“卡尔·文森”号抵达后,就让“杜鲁门”号回国修整,维持在中东地区留有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部署状态。
另一种情况,是让这两个航母战斗群都留在中东地区,一面打击胡塞武装,一面向美国在这一地区最主要的对手伊朗施加军事压力,且从美国政府近期的行动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低。
【“卡尔·文森”号刚刚与日韩进行了海军演习】
早在以色列恢复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胡塞武装重启对过往以色列船只的打击前,美军就调动了B52轰炸机部队,在东地中海空域与以色列空军进行一系列的联合演训。在当时的地区态势下,美以的军演不太可能是针对胡塞武装,反而更像是在为联合打击伊朗作准备。
就在这次美以军演后,特朗普对外透露,他已经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要求哈梅内伊改变态度,恢复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谈判。特朗普甚至在信中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在2个月内达成新的核协议,否则伊朗将面临“严重后果”。
而想要在5月初的最后期限到来前达成新的核协议,美伊必须在近期开启谈判。
可在接到特朗普的信后,哈梅内伊依旧态度强硬,强调伊朗不受美国的胁迫。这就决定了,特朗普政府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以将伊朗逼上谈判桌。
【哈梅内伊明显不想与美国进行谈判】
除了“卡尔·文森”号战斗群,美军还有可能从其他方向调动了更多作战力量,向伊朗施加压力。
美国空军的一支F-35战斗机部队已经从本土转移到了英国,后续可能会向中东方向进发。一些美军货运飞机从位于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飞往了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疑似在运送武器装备。
另有消息称,有至少3架B2隐身轰炸机与4架KC-135加油机,从太平洋的美军基地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前往了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而从这个基地起飞的B2,其打击范围将覆盖伊朗全境。
【外界发现了美军部分加油机的调动】
此外,由于美军在太平洋的另一艘航母“华盛顿”号正在日本修整,西太平洋暂时出现了航母力量的真空,美军将“尼米兹”号派到了西太平洋,进行这艘航母退役前最后一次部署。如果未来中东方向局势越发紧张,“尼米兹”号也有可能转向中东,组成三航母舰队。
面对美国的军事施压,伊朗似乎也有所动摇,不再完全拒绝谈判,而是表示愿意与美国进行间接谈判。
但作出这一表态的是伊朗外交部,而不是哈梅内伊本人。考虑到在特朗普带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哈梅内伊便更加支持保守派,认为与美国进行谈判,不会取得伊朗想要的效果,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等改革派,却仍旧认为与美国谈判有用。
【面对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不断施压,伊朗似乎也有所动摇】
因此,此次伊朗外交部的态度变化,有可能是改革派的单方面行动,或者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相互妥协的结果,保守派想要借此先让一步,以稳住特朗普。
在伊朗内部无法达成一致,拥有最高决策权的哈梅内伊又明显不想接受和谈的情况下,美伊就算通过第三国开启了间接谈判,也很难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取得太大进展。
这种谈判前景的不明朗,又反过来加大了特朗普政府将威胁变成现实,对伊朗展开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将威胁变成现实,对伊朗展开军事打击】
不过,特朗普政府现在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以及逼迫伊朗重返谈判桌,归根结底都是要消除这一方向的安全隐患,让地区盟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让美国可以在中东进行战略收缩,特朗普并不想真的与伊朗全面开战。
美军的行动应该会被限制在远程打击或者针对性空袭上,以色列早就提出的,针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可能会提上日程。而与伊朗全面开战,甚至派地面部队登陆伊朗本土的一幕不会出现。
只是一旦美军行动,伊朗必然会展开反击,美伊等方擦枪走火的风险始终高悬,中东局势仍有可能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中东未来能否保持和平,将会取决于美国战略收缩的意图与伊朗避免正面冲突的考量之间,能否形成一种微妙制衡,让美伊最终能够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