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的举办,旨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共同探索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
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莹,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海峰,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常务副局长刘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庐山,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曾宇,海南海润珍珠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成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王仰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Gregory A. Housema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董朝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段翔、武雄、赵志丹、吴怀春出席论坛。海南省教育厅、试验区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试验区各入驻高校有关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论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吴怀春主持论坛。
雷涯邻在本次论坛上首先致辞,她表示,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对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作出部署。海南作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高地,正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化教育平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始终坚持开放办学,近年来深入推进中外合作,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度融合。此次海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落实教育部部署、服务海南发展的重要举措。她表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紧密对接国家和海南发展需求,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优秀人才、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随后,试验区管理局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刘明、吴怀春代表双方签约,雷涯邻、崔莹、吴海峰共同见证。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依托试验区的办学优势,推动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实践。
接着,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雷涯邻、崔莹、吴海峰、王成善、王仰华、Gregory A. Houseman、刘明、刘伟、董朝霞、段翔、武雄、赵志丹、吴怀春共同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揭牌。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将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科优势和试验区的开放办学平台,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与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径。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的成立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专门发来视频致辞。陈大立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在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南省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将试验区作为推进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重要平台,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条件。当前,合作办学已进入规模质量双提升的新阶段,希望各方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国际化师资建设,推动更多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落地海南。陈大立对海南在推动教育开放方面的努力表示肯定,也希望试验区继续完善配套服务,为中外高校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他期待与会嘉宾通过本次论坛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助力中国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崔莹在致辞中表示,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试验区自2022年开园以来,已引进22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累计获批8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并积极探索“五互一共”办学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崔莹肯定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试验区设立海南国际学院的重要意义,认为这一举措是省校合作的务实成果,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她表示,海南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试验区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她希望各方借助本次论坛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为建设高水平国际教育开放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吴海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和珠宝教学实验基地的成立,是试验区深化校地合作、打造“留学海南”品牌的又一重要成果。近年来,陵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布局数字文化、教育服务等新兴产业。试验区作为我国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的园区,师生规模达5000人,海外留学生占比超10%,2025年力争师生规模破万人。吴海峰指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积极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深海采矿、海洋油气勘探等领域探索产学研融合新路径。本次揭牌标志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进一步融入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构建全链条产学研模式,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支撑。陵水将强化政策保障和“一站式”服务,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他期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海南取得更大发展,为教育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更多力量。
论坛上,英国杜伦大学国际处处长查理·皮布斯(Charlie Pybus)、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校长科尔尼亚科夫·米哈伊尔(M.V.Kornyakov)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服装与面料学院院长李·拉普索恩(Lee Lapthorne)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他们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认为这一合作不仅为各方搭建了更紧密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跨文化教育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他们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学科领域的优势,加强课程共建、科研合作,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同时,他们期待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互动,在教师互访、学生联合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展开更加务实的合作,携手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
随后,雷涯邻、吴海峰共同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珠宝教学实验基地揭牌。该基地围绕海南自贸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需求,依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珠宝教育和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配备先进仪器设备,可支持宝石鉴定、钻石分级等专业检测工作。基地的建设不仅为海南珠宝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也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拓展了新空间。未来,基地将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为行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助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段翔担任主持人,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行业特色国际合作、海南自贸港建设、教育对外开放、海洋地质调查、合作办学创新、珠宝产业发展等主题作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学科前沿动态、政策实践探索和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探讨教育国际化与自贸港建设的协同路径,为海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吴怀春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开展行业特色国际合作,助力海南国际自贸港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Gregory A. Houseman做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An Introduction to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and some of its academic programs》
试验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常务副局长刘明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高水平建设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努力打造新时代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新标杆新高地》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三亚南海地质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庐山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服务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书写新时代海洋地质调查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海南大学副校长岳文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海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
海南海润珍珠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丹作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自贸港珠宝产业新机遇:学科引领、政策赋能、园区筑基的三重驱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南国际学院和珠宝教学实验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上新台阶,也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未来,各方将携手深化合作,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共进。试验区也将继续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教育生态,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管理局
编辑:陈宥瑾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