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分节气后,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半,此时春阳之气上升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激素分泌增强,情绪波动也大,加之气温经常骤变,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此时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劳美铃副主任中医师表示:春分时节,如若春阳之气升发太过,则容易“上火”;若升发不及,易犯“春困”。而春属木,人体肝脏亦属木,春气与肝气像通应,因此养生重点在于平肝。
升发太过,容易“上火”
春季肝气当令,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加上春季多风,寒冷已过但春雨未至,多见春燥。若冬季进补太过,导致内热郁积胃肠,则容易在此时出现咽干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升发不及,易犯“春困”
中医认为,肝属木,春季当令木克土,脾土被遏,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精微气化不及,则肺脾上中二焦失养,容易出现疲乏倦怠、纳食不香或腹满不适等“春困”症状。
劳美铃建议起居生活应早睡早起。可早起梳头,以指腹梳头200下,每日坚持5分钟;以及早起散步,活动身体,每日坚持15-20分钟,更利于身体之气与春季升发之气同步运化。
及时补充水分,“温开水”是春季养生第一饮品;适当选择具有清热润燥功效,性味偏凉的食物,如苦瓜、菠菜、豆芽、西红柿、莴苣、萝卜、梨、草莓、桑椹等。
推荐4款茶饮
01情志郁结
茉莉花4朵(有内热者可多加)、玫瑰花12朵。适用于常叹息、心情郁结不舒者,尤适合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
02疏肝理气
月季花6朵、玫瑰花6朵、茉莉花12朵。可疏肝理气、活血通脉,尤适用于容易郁热上火,经前乳房胀痛等女性在行经前1周内饮用。
03清热解毒
蒲公英10-30克。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春季咽干痛、口疮、乳腺炎、尿道炎等患者,体质虚寒、妇人行经、妊娠期禁用。
04滋阴养肺
沙参5克、玉竹5克。可滋养肺胃阴津,适用于口干舌燥、阴津不足、内有燥兼虚热者。
以上均可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佛山市中医院秦兆江副主任中医师表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心属火,肾属水,木能生火,水能克火,春分后肝气升发,易有肾水亏虚,有些朋友可能会容易出现烦躁、睡眠欠佳、小便黄赤等情况。因此春分后养生,也可参考泻南补北、滋水涵木的原则,即泻心火、补肾水的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秦兆江大家推荐了2款食疗。
01黑豆花生炆猪尾
【材料】猪尾1条、黑豆适量、花生适量、生姜5片、八角5粒、红葱头10粒、腐乳2块。
【做法】猪尾除毛、洗净切块,加入生姜、八角放入锅内汆水,捞出备用。黑豆热锅炒香,盛出备用。砂锅放油,加入生姜、红葱头爆香,后放入猪尾煎炒,待其表面焦黄,加入沸水盖过猪尾,随后加入黑豆、花生、腐乳,炆煮30-45分钟,加入适量酱油与糖调味即可出锅。
02黑豆花生咸猪骨粥
【材料】黑豆、花生适量,粳米适量,咸猪骨2块。
【做法】黑豆、粳米淘净后备用。随后将所有材料加入锅内,加水至煮粥量,因咸猪骨已有一定的味道,此粥可不用额外加盐调味。食肉服粥即可。
本次推荐的食疗中都使用的黑豆及花生均属于豆类,豆类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肾,再兼黑豆色黑,黑色亦是入肾,具有补肾养血、乌发明目的作用。猪肉亦属入肾,咸味亦属肾之味,故采用咸猪骨。因此上述的食疗方均针对补肾,具有滋补肾水的作用。
此外,孙思邈在医书中表示,“春月少酸宜食甘”“肾气微,肝当正王。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除咸味外,春季也可多吃甘味食物,如红薯、玉米、糯米、花生、南瓜等。
春季阳气生发,肝气易郁结或亢盛,导致情绪波动大、易怒、失眠等问题。
春季是肝脏的“旺季”,肝气本应舒展,但情绪波动、压力过大却会让肝气郁结,就像气球被堵住了出口,越憋越难受。生气时,身体会产生“浊气”,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身体里形成“气堵”,长期积压可能引发结节、失眠等问题。所以,生气后一定要学会给身体“排气”。
中医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疏肝理气,调节气血平衡。中山市中医院针推科专家教您激活人体自带的"排气三剑客",帮助您在春季“疏肝降火”。
三个关键穴位,轻松排出“浊气”
01膻中穴:情绪总开关
取穴:两乳头连线中点。
手法:掌根上下推揉。
反应:打嗝/叹息=成功疏解胸中闷气。
02 极泉穴:腋窝里的清肝穴
取穴:抬臂时腋窝顶点动脉搏动处。
手法:四指并拢弹拨。
反应:酸麻感直达指尖=肝经畅通信号。
03章门穴:侧腹部的气机枢纽
取穴:肘尖紧贴两侧肋骨抵住的位置。
手法:握拳用指节向上推揉。
反应:肠鸣/排气=脾胃气机恢复运转。
小贴士:按摩穴位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造成不适。另外,除了按摩,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生气;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如菠菜、枸杞、山药等,帮助肝脏更好地排毒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