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官员的访华请求被晾在一旁,为何中国不搭话?转过头来,欧盟又开始围猎中企,这是想逼中国交出技术?
当地时间3月20号,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事务的谢夫乔维奇再次展示了欧洲的双标。他一边对美国示好,表示欧盟会推迟对美国的关税报复,呼吁美国抓紧时间和欧洲磋商。另一边,他向中国车企发出威胁,喊话中企要是想在欧盟发展,就得做好技术转让的准备!此外,谢夫乔维奇还强调自己计划在即将进行的访华行程中,主动提出欧盟的关切,尤其要讨论如何让中国对欧投资推动欧盟技术的发展。
从这位欧盟经贸官员的表态来看,欧洲已经给中国使了个眼色,暗示中国如果不交出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欧洲就不会向中国新能源车企敞开大门。换句话说,欧盟在新能源领域的对华关税不会减弱。欧盟这种做法,简直是蛮横的用关税抢夺中国技术,毫无道理可言。欧盟若是抱着这种态度不放,对中欧后续合作可没有好处。事实上,谢夫乔维奇计划访华的消息2月底就已传出,但中国至今没有证实,更没有对他发出邀请,颇有一种把他晾在一旁的意味。这其中的原因,欧洲应该清楚,他们如果对中国的利益缺乏尊重,就不要指望中国会有太积极的回应。
但从欧盟的行动来看,欧洲没有停止对华挑衅的意思,除去谢夫乔维奇的口头威胁,欧盟已对在匈牙利建厂的中国企业发起新一轮“围猎”。据英国媒体透露,欧盟正对在匈牙利建厂的中国车企比亚迪进行调查,调查重点是比亚迪是否得到了中国政府提供的“不公平补贴”。如果欧盟认定比亚迪有“不公正补贴”,有多种可能的惩处措施,例如要求比亚迪出售部分资产、削减产能,甚至是缴纳罚款!
事实上,所谓的“不公正补贴”问题,完全是欧盟为了打压中国企业而编织的借口。去年8月,欧盟就是打着中国车企存在“不公正补贴”的旗号,对多家中国企业征收高额反补贴税,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只是欧盟在新能源车领域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意在保护欧洲本土产业免遭竞争。而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选择在欧洲建厂,这既帮助中国企业规避了高额关税,又给欧盟带去了投资,本来是中欧解决新能源车分歧的出路之一。如今,欧盟又对已在匈牙利建厂的中国车企下手,这简直是得寸进尺,获得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还不够,还想变相地逼迫中国交出技术!
不得不说,欧盟这样的做法实在太过分了,他们一边对美国低三下四,大谈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面对中国时却咄咄逼人,一再无视中国的警告,着实把贸易领域的双标体现地淋漓尽致。欧盟若继续一意孤行,必将招致中国更猛烈的贸易反制,虽然中国很希望和欧盟保持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但这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中国不赞同欧盟的贸易保护行为,更不会接受欧盟以关税为筹码,试图逼迫中国企业交出新能源技术的行为!欧洲国家应看看目前的局势,他们如果不想同时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进行贸易战,就应尽快做出正确选择,与中国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这对中欧乃至世界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