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1

评论

11

1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普京对俄占区的乌克兰人下达最后通牒:再不加入俄籍后果自负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76字,阅读需5分钟

1.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25年3月20日签署法令,要求生活在乌克兰俄占区的居民在2025年9月10日前选择加入俄罗斯国籍,否则将被要求离开该地区。

2.此政策被视为俄罗斯进一步巩固对乌东地区控制权的关键步骤,旨在削弱乌克兰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

3.除此之外,俄罗斯还通过经济控制、文化改造等方式推进“俄罗斯化”政策,如引入卢布流通、开设银行分支等。

4.然而,面对身份归属的“最后通牒”,乌东四地居民几乎没有折中的选择,部分人选择逃离或拒绝接受俄罗斯护照。

5.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这一政策予以强烈谴责,认为构成对乌克兰主权的进一步侵犯,但反制措施主要停留在经济制裁和军事援助层面。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3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涉及乌克兰俄占区居民的“最后通牒”法令。

根据规定,生活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个地区的乌克兰居民,必须在2025年9月10日之前选择加入俄罗斯国籍,否则将被要求离开该地区。

这一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俄方对乌东地区的“俄罗斯化”,但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图片

国籍选择背后的政治考量

普京的这一法令并非突兀之举,而是近年来俄罗斯在乌克兰被占领地区逐步推进的系统性政策的延续。

早在2019年,普京就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居民通过简化程序申请俄罗斯国籍。

2022年,这一政策扩大至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并最终覆盖所有乌克兰居民。

申请者无需提供经济证明或通过语言测试,仅需数月即可领取俄罗斯护照。

此次“最后通牒”的出台,被视为俄罗斯进一步巩固对该地区控制权的一项关键步骤。

普京政府试图通过这一政策,逼迫居民在身份和归属上表态,借此削弱乌克兰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并将其正式纳入俄罗斯的社会、文化和政治体系。

“俄罗斯化”政策的全面推进

俄罗斯对乌东四地的掌控,早已超越了军事层面,转向多维度的“俄罗斯化”改造。

从国籍到经济,从教育到文化,俄罗斯试图在这些地区建立起与自身无缝衔接的统治框架。

图片

首先是护照政策的实施。

对俄占区居民来说,接受俄罗斯护照不仅是生活便利的选择,更是被迫认同俄罗斯统治的一种表现。

这种身份转化,既是对乌克兰主权的挑战,也直接触及到居民的自我认同问题。

其次,经济控制成为另一重要手段。

俄罗斯通过引入卢布流通、开设银行分支等方式,切断了俄占区与乌克兰在经济上的联系。

例如,赫尔松地区早在2022年便要求卢布与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并行使用,如今已全面转向卢布交易。

此外,俄政府还提出将“远东一公顷”土地奖励计划扩展至俄占区,吸引参战士兵及其家属定居。

这一措施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更试图通过人口替代重塑该地区的人口结构。

文化改造也在全面推进。

从2022年起,俄占区学校陆续开始使用俄罗斯教材。

据报道,2023年,俄方向这些地区运送了250万本俄语书籍,同时大量乌克兰书籍被标为“极端主义文学”下架。

图片

此外,当地教师被要求接受俄罗斯认证才可继续任教,教育体系的变革是“俄罗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居民的困境与选择

面对身份归属的“最后通牒”,乌东四地居民几乎没有折中的选择。

对于愿意接受俄罗斯护照的居民而言,这意味着丧失乌克兰国籍,成为国际社会眼中默认的“俄罗斯人”。

而拒绝护照的居民,则可能被迫背井离乡甚至被驱逐。

部分居民,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或年长者,选择被动接受护照,以求留下家园。

但也有部分人选择逃离,前往乌克兰控制区或其他国家寻求庇护。

据国际媒体统计,自冲突爆发以来,大批乌东地区居民已经先后离开家乡,形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对于留在当地但拒绝接受俄罗斯护照的少数居民来说,他们成为新的矛盾焦点。

这些人既不愿意被俄罗斯同化,又无法离开家乡,未来可能面临更大的政治和生活压力。

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未来挑战

俄罗斯的这一政策在国际法框架下被广泛视为非法。

图片

根据《日内瓦公约》,占领国不得强行改变被占领地区居民的身份或归属。

联合国、欧盟和北约对此均予以强烈谴责,认为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构成对乌克兰主权的进一步侵犯。

然而,国际社会的反制措施,更多集中在经济制裁和军事援助层面,尚未能对俄占区的具体政策实施产生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也在努力争取这些地区居民的支持。

一方面,乌方承诺将继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法律援助和避难渠道;另一方面,乌克兰仍坚称这些地区是其不可分割的领土。

从长远来看,俄占区的治理和“俄罗斯化”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当地居民的抗拒情绪不会在短期内消散,即便部分人被迫接受护照,但对俄罗斯主权的真心认同仍然存疑。

其次,乌东四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重建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而俄罗斯国内经济压力日益增加,可能无法长期支持占领区的全面整合。

最后,随着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持续加码,俄占区的长期稳定性将面临更多外部干预。

未来,俄占区的命运将不仅仅取决于俄罗斯的政策执行,更取决于乌克兰和国际社会的应对策略。

这场冲突的最终走向,注定将深刻影响乌东地区乃至整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