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0

评论

10

1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朱民:中国有望提前两三年实现碳达峰,建议改变气候行动融资模式

文 马小

编辑 刘鹏

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就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发言。

朱民认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气候变化作为驱动力推动我们的工作开展,比如碳中和就是新的增长模式或增长引擎。

他举例说,像中国的太阳能组件,它的成本只是煤炭成本的50%,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在沙特建了太阳能组件,它的发电成本是1美分一度电,这是无与伦比的一个低成本,因此碳中和技术是我们世界未来增长的希望。

2024年11月底,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通过的方案提出,由发达国家缔约方带头,到2035年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气候行动提供3000亿美元融资。对此,朱民表示,3000亿美元是很大的数字,但是显而易见,这笔钱是不够的。

朱民建议,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可以合作,把3000亿美元,用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融资,对于绿色融资再给1%的贴息,这样3000亿可能就会帮助调动3万亿乃至30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资金。他解释说,和正常债券相比,绿色债券的风险溢价,最多就是1%的差别,如果发行绿色债券以普通债券的利率来发行,多出来的1%让公共部门来贴息的话,那就能够去撬动非常大的资金来源。

他还表示,如果把COP29承诺的3000亿美元做成一个母基金,然后用于1%的贴息,最终能够撬动30万亿美元的市场。

对于中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朱民表示,中国现在是超额超前完成了任务,中国原来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是目前来看,碳达峰会提前2到3年,也就是2027年、2028年就实现。

之所以会提前,朱民认为,是因为中国现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只是燃煤成本的一半。

另外,朱民也认为,从碳达峰再到碳中和这个挑战更大,因为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积累了信心。中国现在的燃煤占比是57.7%,如果中国将来能够完全地取代57.7%的燃煤,而且它可再生能源是燃煤成本的一半,所有的商业界人士都会来投入这个行业。

因此,在他看来,不用担心碳中和的挑战,也许能够创建一个新的行业,比如说电动汽车、电池储能、太阳能光伏组件等等,特别是中国将来会部署氢能,更为可再生能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所以,朱民表示,坚信中国能够提前实现碳中和。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