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7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DeepSeek、GPT这些AI 大模型版本号为什么现在还没过 5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23年3月OpenAI就发布了 GPT-4,但是直到2年后的现在,包括 OpenAI、Claude、DeepSeek 在内的诸多AI大模型的版本号还是一直徘徊在"5"这个神秘的门槛之下!

为什么前几天 DeepSeek 更新后版本号是 DeepSeek-V3-0324?

为什么各家模型有这么多 x.5 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DeepSeek V2.5, Qwen2.5,文心一言3.5, ChatGPT-3.5,Claude3.5?

Why?Baby,tell me why?

这么多型号选哪个?

如果您也感兴趣大模型版本号背后的秘密,今天让江树带大家一起一探AI的版本江湖!

01 大模型本质是两个文件

解开秘密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大模型是什么。

很多人对AI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认为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神秘黑匣子。

其实,如果我们去除所有的包装,特斯拉前AI总监Andrej Karpathy的科普课给了我们一个极简答案:大模型本质上就是两个文件。

图片
特斯拉前AI总监Andrej Karpathy科普课

第一个文件是什么?权重文件。

这个权重文件可能高达几百GB,里面存储的是模型学习到的参数,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Excel表格,里面全是数字。这些数字看似毫无规律,但它们承载了模型从海量文本中提取出来的知识和规律。

第二个文件是什么?代码文件。

相比之下,代码文件小得多,可能只有几千行。它定义了模型的架构和运行方式,告诉计算机如何使用那些权重来处理和生成文本。

图片

这个极简的认知框架,让我们得以透过层层迷雾,看清楚大模型的本质。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在使用ChatGPT、DeepSeek这些产品时,对它们的版本号却知之甚少。

比如,DeepSeek V3 和 DeepSeek R1 什么区别? GPT-4.5 和 o3-mini 什么区别?

图片
GPT的不同版本(部分)

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版本号不就是一串数字吗?

错。版本号背后,隐藏着整个AI行业的技术路线图、商业模式,甚至是公司的战略野心。如果你能读懂版本号,你就掌握了理解AI发展的一把钥匙。

02 版本号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版本号?简单说,版本号是软件产品迭代更新的标识符。它告诉用户和开发者,这个产品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图片

在传统软件行业,版本号通常遵循"主版本.次版本.修订版本"(如1.2.3)的格式。主版本号的变更意味着重大功能变化或架构重构;次版本号变更代表功能添加;修订版本号变更则是bug修复。

版本号看似简单,却承载了丰富的信息价值:它不仅是产品发展历程的见证,也是用户选择的重要参考,更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

图片

举个简单的例子——iPhone 16和iPhone 16 Pro的区别,大家都能理解。版本号就是产品的"身份证",让你一眼看出它的"家族血统"和"个人特长"。

03 AI 大模型的版本号

总的来说,版本号背后其实是对AI大模型"两个文件"的修改痕迹。就像一本书的修订版与重写版,如果只是修改了个别章节,可能是第2版第3次印刷;如果全书重构,那就直接成了第3版。

在大模型世界里,如果只修改了权重文件,通常会看到像DeepSeek-V3-0324这样带日期的小版本更新;如果连代码文件都改了(权重文件自然也会跟着变),那就会有从DeepSeek-v2到DeepSeek-V3这样的大版本跃升;而当模型强调某种特殊能力时,比如思考能力,则会有DeepSeek-R1这样的专属命名。

图片

现在,让我们走进AI大模型的版本号世界,看看三家代表性公司是如何命名他们的明星产品的。不要小看这些数字和字母的组合,它们背后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技术路线图和商业战略图谱。

1. DeepSeek的版本号系统

作为中国的代表选手,DeepSeek的版本号系统可以说是"接地气"中带着"工程师美学"。DeepSeek-V2、DeepSeek-V2.5、DeepSeek-V3,同时有的还会加上具体的日期标识,如DeepSeek-V3-0324(表示3月24日发布的版本)。

图片

这种命名方式,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年号与月日的结合,既有大的时代划分,又有精确到日的"时间戳"。对用户来说,这就像是买菜时看到的"今日鲜摘"标签,让你一眼就能判断模型的"新鲜度"。

图片
DeepSeek模型

在实际使用上,DeepSeek的API设计堪称人性化典范。用户只需记住两个简单的名字:deepseek-chat(对话模型)和deepseek-reasoner(推理模型),系统会自动指向最新最强的版本!

就像是你只需对智能管家说"我要喝咖啡",至于用哪个牌子的咖啡机、什么型号,全由系统自动选择最佳方案。

DeepSeek还针对特定领域推出了专门的模型,如编程领域的DeepSeek-Coder和数学领域的DeepSeek-Math。

2. OpenAI的GPT版本号系统

作为行业先行者,OpenAI的版本号体系已经成为了某种"行业标准":从GPT-3.5到GPT-4,再到最新的GPT-4.5 Preview和GPT-4o。

图片
OpenAI 模型家族

OpenAI的版本号逻辑,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产品家族谱系:主版本号(如3、4)标识架构的重大升级,就像汽车从燃油到电动的革命性变化;小数点后的数字(如3.5、4.5)表示在同一架构下的重要改进,好比从Model 3到Model 3 Long Range的升级;而"Turbo"、"Preview"、"o"等后缀词则精准定位产品的市场细分,就像iPhone Pro与iPhone Pro Max的区别。

这种版本号策略已经超越了技术标识的范畴,成为了大模型行业版本号的参考标准,各家 x.5 的版本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参考 GPT3.5命名。

3. Anthropic的Claude版本号系统

如果说OpenAI的版本号像工业产品,那Anthropic的Claude则像是艺术作品:Claude 3.7 Sonnet、Claude 3.5 Haiku等。

图片
Claude 模型家族

这种命名方式融合了理性与感性:数字部分如"3.5"、"3.7"体现了工程师的精确思维;而"Sonnet"(十四行诗)、"Haiku"(俳句)、"Opus"(作品)等音乐术语则展现了艺术家的浪漫气质。

一方面是严谨的数学模型和工程实现,另一方面又追求类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Claude的版本号命名,巧妙地用"形式"表达了"内容",这是品牌传播中的高级手法。

从这三家公司的版本号体系,不仅能看到了技术迭代的轨迹,更能看到了不同公司的文化基因和战略野心。

版本号不再是冰冷的数字代码,而是承载了企业灵魂的"名片"。

04 如何知道哪个模型最好?

理解版本号就像学会了读懂汽车的型号。GPT-4.5肯定比GPT-3.5强,这是基本认知。

但关键在于,版本号背后隐藏着三重信息密码。

第一重是架构升级,主版本号的变化(从GPT-3到GPT-4)往往意味着模型底层架构的革命性重构,性能会有质的飞跃;

图片

第二重是参数规模,通常体现在型号后缀(Opus比Sonnet大);

图片

第三重是训练参数更新时间,DeepSeek这样带日期的版本号(V3-0324)会告诉你它的知识鲜度。

图片

掌握这个解码方法,你就能在面对琳琅满目的AI产品时,像专业人士一样,通过版本号快速锁定那个最适合你的模型。

这就是认知红利,懂行的人看一眼版本号,就知道它的"出身"和"能力"。

05 为什么AI模型版本号还没过5?

回到我们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还没过 5?也许,我们要庆幸AI模型版本号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商业社会的潜规则:版本号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的管理策略。

你看,GPT-5这个"狼来了"的故事从2023年就开始吹,一直吹到了2025年,结果到现在我们也没见到这个传说中的"5"字头产品。OpenAI拿出来的是个又贵又不那么实用的GPT-4.5。

图片
GPT模型版本号

再看Anthropic的Claude模型,更新方式简直就是在"挤牙膏"。从Claude 3.5到Claude 3.5-New,前阵子市场传言要发布Claude 4了,结果最终版本号破天荒地只增加了0.2,变成了Claude 3.7。显然,连他们自己也认为这次更新还不足以冠以"4"这个尊贵的数字。

图片
Claude模型版本号

国内选手也不例外。DeepSeek的版本号最高停留在V3,Qwen则是在2.5徘徊。

图片
国内模型版本号

这背后是什么逻辑?

第一,是对真正突破的尊重。在这些公司看来,主版本号的提升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而是代表着根本性的架构革新和能力跃升。

第二,是市场预期的管理。版本5就像一个象征性的里程碑,代表着向真正AGI迈进的重要一步。提前用掉这个数字,就等于提前消耗了未来的想象空间。

第三,是对自我能力的清醒认知。也许在这些公司的内部评估中,当前的技术进步虽然可观,但还未达到足以用"5"来标记的历史性突破。

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哪家公司会率先突破这个心理关口,将自己的版本号提升到神圣的"5"?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关于信心、野心和市场话语权的博弈。

05 最后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成为那个提前拥抱未来的人。

如果你希望系统掌握AI时代的认知框架、提示词和智能体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欢迎选购江树写的《智能体设计指南》书籍。

这不是教你按按钮的技术书,而是教你思考的方法论。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