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比富士康更狠!小鹿妈妈员工称上班就像坐牢!

作者 | Sunnyue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随着电梯里循环播放的魔性广告不断循环,小鹿妈妈牙线市占率已达75%,年营收高达4亿元。


而在安徽合肥某写字楼的密闭空间里,这家口腔护理巨头,正用比牙线更锋利的制度切割着打工人的尊严。


3月26日,合肥市庐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告诉《正在新闻》,25日他们关注到媒体报道后,就已经去过小鹿妈妈公司调查,“已经立案,今天还会去。”


人们这会儿才发现这家企业的成功秘诀竟是“把员工当囚犯管理”。



图片

从魔性广告到魔鬼管理,

窒息规则引热议


据媒体报道,小鹿妈妈多名员工表示,公司全天禁止员工使用手机、走出公司;


午休时无法出门就餐,外卖也必须在工位吃;


特殊情况想走出公司大门,需打报告申请才可出门;如违反,会被安排打扫卫生。

      

       

USB接口禁用、椅子必须完全推入桌底、工位禁放私人物品,就连厕所隔间都传出过“蹲坑超时罚款”的都市传说。


图片

▲ 图源:微博


各项规定针对所有岗位员工,运营、采购等非生产性岗位也要遵守上述规定。


有员工认为小鹿妈妈管理制度严苛,上班时间就像“坐牢”。


而公司对此的回应是:“午休时间灵活安排,比如客服需要轮班。”


这种“坐牢式管理”并非孤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3%的科技公司推行“智能手环监控”,杭州有MCN机构甚至开发出“摸鱼指数”,根据网页停留时长扣除绩效。


翻开小鹿妈妈的资本版图,创始人夏泉名下的18家企业构成精密迷宫。


14家存续公司中,安徽小鹿时代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保人数为0,主体公司参保人数仅1人。


这种“空壳”与严苛的管理形成奇怪的对比。

      

        

在税务专家看来,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四流不一致”——资金流、物流、发票流、合同流相互割裂。


小鹿妈妈将销售数据集中在主体公司,而将成本费用转移至税收洼地企业,通过虚构采购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实际税负压缩至3%以下。


当消费者还在为“400亿支销量”数据狂欢时,没人注意到这支生产线背后的参保真空。


图片

▲ 图源:什么值得买APP


在知乎匿名区,前采购主管曝出更多惊悚细节:工位下方藏着震动传感器,离岗超3分钟自动报警;


会议室垃圾桶必须保持1/3容量,否则视为“资源浪费”;


这些比《1984》更魔幻的管控,让“市占率75%”的辉煌战绩蒙上血色阴影。


这种管理哲学在制造业早有先例。


就像之前,郑州富士康被曝“半军事化管理”,员工需在厂区内完成全部生活需求。


小鹿妈妈不过是将这种模式从流水线复制到了写字楼。



图片

坐牢式上班,

是企业的暴富密码


在#坐牢式上班#话题下,既有怒斥“当代周扒皮”的声浪,也有高赞评论认为“月薪给够我在工位拉屎都行”。


这种认知错位恰好暴露了职场PUA的话术精髓。


将违法包装成“福报”,把压榨美化为“奋斗”。


《劳动法》明确规定8小时工作制,但小鹿妈妈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常超9小时且无加班费,而法律条文在现实面前显得无力。


尽管《劳动合同法》要求合同双方各执一份,但70多页的协议签完即被收走,连维权证据都成谜。


当生存压力与维权成本构成“不等式”,尊严成了打工人最先抵押的奢侈品。


值得关注的是,类似事件正倒逼行业变革。


图片

▲ 图源:微博

   

字节跳动2024年反腐通报显示,103名员工因违规被辞退,其中11人涉及职务侵占。


这些案例或许能为整治职场生态尽一份力。


此刻的合肥写字楼里,监察人员正在逐条核对考勤记录。


而在抖音直播间,小鹿妈妈的牙线仍在疯狂促销:“买三送一,呵护每一处隐秘角落。”


但制造这些牙线的手,何时才能触碰到真正的自由?


当资本将人性异化为数据,当监管沦为摆设,这场关于尊严的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小鹿妈妈的管理模式并非特例,而是新消费赛道的缩影。


面对愈演愈烈的职场剥削,监管部门的反应显得力不从心。


2024年全国劳动监察部门受理的超时加班投诉同比上升67%,但实际立案率不足20%。


合肥劳动监察支队在调查小鹿妈妈时,竟遭遇“企业自查自纠”的荒唐要求。


公司提交的考勤记录显示,所有员工加班均为“自愿申请”。


地方保护主义成为维权的最大障碍,这种潜规则让企业有恃无恐。


尽管《劳动合同法》第31条明确禁止强迫加班,但“自愿加班”的认定标准始终模糊。


更诡异的是,某些企业将“奋斗文化”写入公司章程,要求员工签署《奋斗者协议》,变相剥夺休息权。



图片

国民品牌的光环,

还能坚持多久?


从打工人到消费者的双向收割 小鹿妈妈事件暴露出新消费品牌的双重剥削逻辑:


对内压榨员工创造超额利润,对外通过营销话术收割消费者。


其“牙缝自由”的广告背后,是代工厂工人每小时6元的计件工资;


其“国民品牌”的光环之下,是200%的渠道加价率。


这种模式在快消行业已成常态。


这种“用打工人的血,熬消费者的糖”的操作,让《消费者报道》直指:“新消费品牌正在制造双重贫困。”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种剥削正在向更广泛的领域蔓延。


图片

▲ 图源:红星资本局


北京某教育机构将教师时薪砍半,却在家长会上鼓吹“精英教育”;


杭州某物流公司将配送员纳入“众包模式”,却在招股书中强调“社会责任”。


当资本将剥削包装成情怀,整个社会都在为这种畸形的繁荣买单。


面对系统性剥削,打工人的自救行动正在展开。


2025年《数字经济就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企业不得通过生物特征数据监控员工。”


上海、深圳等地试点“劳动权益区块链存证”,员工可实时查看考勤记录并进行司法存证。


但真正的破局需要更深刻的社会变革。


当“996”成为默认选项,当“自愿加班”成为职场潜规则,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奋斗”的内涵。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周孝正所言:“真正的奋斗应该创造价值,而不是被资本异化为自我剥削。”



图片

    

此刻的合肥写字楼里,监察人员仍在与企业法务周旋。


而在抖音直播间,小鹿妈妈的牙线销量再创新高。


当消费者为“牙缝自由”买单时,或许应该想想:那些制造牙线的双手,是否也拥有喘息的自由?


当资本将人性异化为数据,当监管沦为摆设,这场关于尊严的战争,或许才刚刚开始。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图片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不肝不氪,武将招降+养成!经典三国,全靠智商策略获胜!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