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随着中国电信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的发布,三大运营商的财报均已悉数出炉。在这些财报中,5G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方向无疑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5G基站建设已步入存量优化阶段,而5G-A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正引领着通信服务从“管道化”向“价值化”的转型。
基站建设: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425.1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回顾2024年,三大运营商在5G基站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移动在5G基站建设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截至2024年底,中国移动累计建成5G基站约240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三分之一,实现了乡镇以上连续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人口覆盖率达到96%。
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持续深化共建共享也取得不俗的成绩,联合部署5G中高频基站总规模达137.5万站。
据中国联通相关领导人此前公开表示,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方面,中国联通累计开通5G基站219万个,其中中频段基站139万个,低频段基站80万个,打造了下行超5Gbps、上行超1Gbps的泛在极速体验,尽管三大运营商在基站建设数量的统计口径上可能存在些许差别,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即各大运营商都在高效着力建设5G基站,为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随着5G建设步入中后期,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要逐步缩减5G投资规模。2024年,中国移动在5G上的投入达690亿元,同比下降21.6%;中国电信投资295亿元,同比下降15.3%;中国联通虽未披露相关数据,但投资增速放缓也板上钉钉。
5G-A:运营商的产业新题
在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5G商用进入成熟期,单纯依靠流量及通信服务的“哑管道”商业模式愈发难以为继。基础业务收入持续承压,而OTT服务提供商如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崛起,也在不断挤压传统运营商的利润空间。
5G-A作为5G的升级版本,引入了如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诸多新特性,为通信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AI入端元年碰撞5G-A商用元年,将带来“联人、联物、联家、联车、联行业”的五联升级,催生大量新场景、新应用、新模式,拓展移动产业空间。
中国移动在5G-A建设上持续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2024年,中国移动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目前5G-A商用城市已超330个。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2025年中国移动将继续加大5G-A投资力度,全年投入规模预计达98亿元,计划到2025年底新增6.8万个3CC基站,实现49个重点城市核心城区的连续覆盖,进一步扩大3CC、无线AI应用等的规模部署,并根据业务需求部署无源物联网、RedCap、工业基站等5G-A技术。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目前,双方持续加强5G-A战略布局,在121个城市规模部署约7万5G-A基站,因此,据《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5G-A投资力度合计约为100亿元。
同时,中国联通宣布加快5G-A规模商用,在300个城市部署载波聚合,实现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的超高速率,在150个城市升级RedCap,实现全频段、全制式应用。中国联通还正式发布了“5G-A行动计划”,围绕网络向新、技术向新、服务向新三个方面,推动5G-A技术的商用进程。2025年,中国联通计划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其他300余城市重点场景启动5G-A业务。
中国电信通过能力构建、生态协作和应用落地推进5G-A能力升级,联合华为等厂家进行创新试点。在全国主要城市完成RedCap与载波聚合的规模化部署,提升连接密度和数据传输性能。同时,中国电信还注重5G-A与AI、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5G-A在多个行业和场景的应用落地。
从5G到5G-A,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升级,更是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5G时代,运营商通过大规模建设基站,实现了网络覆盖的广泛性和深度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高速、低时延的通信服务。在5G-A时代,仅仅依靠基站建设已经不足以支撑运营商的持续商业增长,2025年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是从5G走向5G-A深水区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与场景深度结合,挖掘出5G-A技术的真正潜力,成为运营商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采写:党博文
图表:曙念
编辑:博文
指导: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