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修到越南,味道就变了。
2025年春天的河内不缺热闹场面,但最近最上头的一出大戏,得数这条从北走到南、全长1541公里、价值670亿美元的“超级大基建”——越南南北高速铁路项目。
项目还没开建,先热了半边天。法国人冲在前头,交通部长塔巴罗亲自南下,走访越南建设部,像模像样地谈合作,送经验,还顺带邀请越方赴巴黎参加航空展和联合国海洋大会,话里话外,都是“我们法国,有技术、有经验、有诚意”。
果不其然,越南建设部部长陈宏明客气中带着疏离,说希望法国“继续协助培训人才”“升级铁路基础设施”“分享建设经验”。这听起来不像是马上要把项目拍给法国,倒像是“你们继续讲,我还在挑”。
塔巴罗不愧是老牌外交玩家,知道越南这杯酒得慢慢敬。他不只在台前热情演讲,还拉上法国驻越南大使馆,办了场“越法高铁研讨会”,把法铁的50年成功经验搬上桌面,生怕越南忘了法兰西还有一套。
但法国要的不是越南的掌声,是越南手中的订单——670亿美元的超大单。
但问题是,法国不是唯一的求婚者,围着这场“高铁联姻”的,还有中国、日本、韩国。
越南在挑金主,四国在争项目
这场高铁争夺战的戏码,越南演得比谁都专业:摆出“自主择偶”的姿态,实则玩的是“多方竞价”的老路子。
去年7月,韩国国土交通部长朴相宇拎着代表团到了河内,说得也很动听:“加强技术合作,让韩国企业参与越南高铁项目。”话音未落,日本就接上了。
2024年10月,第44、45届东盟峰会期间,越南总理范明政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会谈时,直接提钱:希望日方提供新的ODA贷款,帮忙搞南北高铁。日本当然懂行,也爽快回应:钱可以给,项目咱能谈。
同一时期,中国也没闲着。过去一年,越南高层频繁访华,考察中国铁建、中车、中通号等一线高铁企业,把中国高铁这张王牌摸了个遍。看似是学习交流,实则是精准比价。东看西看,一圈兜完,越南手握670亿美元的筹码,就等谁的开价“真香”。
技术是幌子,地缘才是命门
别看台面上谈的是技术、经验、融资,真刀真枪拼的,是地缘战略和话语权。法国、韩国、日本都想分一杯羹,不止是因为高铁好赚——更重要的是“谁站上了越南的轨道,谁就踩住了中南半岛的神经”。
尤其法国,这个退了欧盟的浪、赶不上亚洲车的老欧洲,现在想靠一条高铁“重返亚洲”,有点像年过半百的贵族在婚介所硬拗青春气息。但高铁这种大体量工程,拼的是全产业链配套、施工效率和融资能力,法铁的浪漫,到了东南亚,多半只能化成“高成本”和“慢节奏”。
日本则一向擅长用ODA贷款“先投后控”。当年给印度修孟买高铁,就玩过类似套路——钱先借你,工程我们干,未来票价收回来还债,一环套一环,把你捆得死死的。
韩国在这场博弈中倒是身段最灵活。它没有法国的“殖民后遗症”,也不像日本那样历史包袱沉重,拿出KTX当样板,加上一点灵活外交,倒真有可能分得些边角料。
可说到底,这条南北高铁,最有胜算的,还得是中国。
中国高铁才是越南最现实的选择
670亿美元修154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这么烧钱又要效率的事,谁干得起、干得快、干得稳?
答案其实早写在越南自己的脚下——中越之间早已有合作经验,地缘相近,产业链互补,再加上中国高铁“基建狂魔”的全球口碑,和“修得快、造得好、成本低”的性价比,几乎是天然优势。
更别说越南的北边就是中国,路通财通,政治互信也是稳定前提。中越过去有过芒街-下龙铁路等小型合作项目作为铺垫,如今谈高铁,只是把级别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中国还不玩“债务陷阱”,不附带政治要求,不施压干政——相比其他几家爱玩地缘大棋的玩家,这样的合作方式显然更让河内安心。
但为什么中国并没“一锤定音”?因为越南还在做一场“宏大叙事的中立秀”——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在中日法韩之间挑刺试水,在四方博弈中榨出最高的对价。这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竞标,这是东南亚特色的“战略生存术”。
越南不是在修铁路,而是在修自己的国际话语权
这场南北高铁大赛,表面是工程,底层却是政治。
越南清楚,这是一笔能影响未来几十年国家走向的大生意。一条高铁通南北,不只是人流物流,它将决定谁能穿越越南的经济动脉,谁能在中南半岛继续向南推进。
越南要的,从来不只是一条铁路,而是能借高铁这张牌,把中国、日本、韩国、法国甚至美国一同拉进自己的多边框架中——“谁都别太强,谁都别走,大家一起围着我转。”
所以,这不只是高铁竞标,这是“亚洲权力地图”的一角,是越南借基建立威、用项目外交扩张话语权的经典操作。
670亿美元,是车票,也是门票,更是越南试图在大国缝隙中书写“主权叙事”的通行证。
日本有资源,韩国有诚意,法国有经验。但问题是,越南有算盘,而中国有是硬实力。越南也许不在乎哪家技术更先进、资金更多,它在乎的是:谁愿意在“战略合作”的名义下,付出最多、让得最多、陪得最久。
南北高铁这盘棋,不是看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能熬得住,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