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块布满球体奇特岩石,被命名为“圣保罗湾”。
2.该岩石位于“女巫榛子山”区域的山坡上,跨越超过330英尺(约101米),每一层岩石都像是火星历史的一页。
3.然而,科学家表示,这块布满球体的奇特岩石可能并非原地形成,而是从别处“漂移”而来。
4.除此之外,类似的球状或奇特纹理岩石并非首次在火星上被发现,可能源于火山喷发或陨石撞击等地质过程。
5.目前,“毅力号”正在执行一项额外的任务,探索杰泽罗陨石坑边缘,采集宝贵的岩石和土壤样本。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IT之家 3 月 27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一块令科学家困惑不已的岩石。这块岩石被任务团队命名为“圣保罗湾(St. Pauls Bay)”,其表面布满了数百个毫米大小的深灰色球体,其中一些球体上还有微小的针孔状结构。
据IT之家了解,“毅力号”于 3 月 11 日在杰泽罗陨石坑边缘发现了这块岩石。自 2021 年以来,“毅力号”一直在探索这个古老的湖床,寻找过去微生物生命的迹象。科学家表示,确定该地区地质特征的起源,将有助于了解该地区岩石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
“圣保罗湾”岩石位于“女巫榛子山”(Witch Hazel Hill)区域的山坡上,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岩石露头,跨越超过 330 英尺(约 101 米)。每一层岩石都像是火星历史的一页。然而,根据关于这块新发现样本的声明,这块布满球体的奇特岩石也可能并非原地形成,而是从别处“漂移”而来。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球状或奇特纹理岩石并非首次在火星上被发现。此前,NASA 的“机遇号”和“好奇号”火星车也曾在它们各自的着陆点 ——“耐力陨石坑”(Endurance Crater)和“盖尔陨石坑”(Gale Crater)附近发现过类似结构的岩石。当时,科学家普遍将其解释为“结核”—— 由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在岩石孔隙中循环、渗透并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就在去年,“毅力号”自身也曾发现过具有“爆米花”状纹理的岩石,同样被认为是古代地下水活动的证据。
除了地下水成因外,这类球状结构也可能源于完全不同的地质过程。例如,它们可能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熔融的岩石液滴在空中快速冷却凝固而成;也可能是在陨石高速撞击火星表面时,瞬间汽化的岩石物质随后冷凝形成的产物。
“每一种形成机制对这些岩石的演化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因此团队正在努力确定它们的背景和起源。”任务团队在声明中表示。
目前,“毅力号”正在执行一项额外的任务,探索杰泽罗陨石坑边缘。古老的火星地下水可能曾与这里的岩石相互作用,形成了与“毅力号”之前在陨石坑底部探索时完全不同的环境。“毅力号”至今已采集了多份宝贵的岩石和土壤样本,其中包括一些带有类似“豹纹”和“罂粟籽”状有趣特征的样本(科学家怀疑这可能是远古微生物活动的证据)。这些样本被仔细封装在约 30 个雪茄形状的采样管中,静待未来由 NASA 规划的复杂“火星样本取回”(Mars Sample Return)任务将其带回地球进行深入分析。
但这项雄心勃勃的样本取回计划目前正面临挑战。由于遭遇成本超支和进度延误,该计划正在进行重大调整。据 NASA 署长比尔・尼尔森(Bill Nelson)今年早些时候宣布,NASA 已制定了两套备选方案,旨在将这些火星样本带回地球。这两套方案均需获得国会批准约 3 亿美元的初始拨款,目标是在 2030 年或之前启动发射程序,并预计在 2035 年至 2039 年间实现样本的最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