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呼吸系统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症”)等慢性气道疾病的治疗进展备受关注。支扩症长期面临针对性疗法匮乏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2025年3月,国际呼吸领域及危重症医学领域顶级顶刊《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影响因子:38.7)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Effects of the DPP-1 Inhibitor HSK31858 in adults with bronchiectasis in China(SAVE-BE): a phase 2,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的里程碑式研究1(图1)。
图1. 研究发表于《柳叶刀·呼吸病学》
该研究作为我国首个靶向二肽基肽酶1(DPP-1)抑制剂HSK31858的II期临床研究成果,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与关伟杰教授联合牵头,证实了我国自主研发的HSK31858可显著降低支扩症患者急性加重风险,为这一长期缺乏针对性疗法的慢性气道疾病带来颠覆性突破。
支扩症是我国常见的高度异质性气道炎症性慢病之一,其长期病程、显著症状以及易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加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缓解症状与降低急性加重风险是支扩症管理的两大核心目标1。但支扩症现有疗法多局限于症状缓解,稳定期预防急性加重药物长期匮乏。支扩症的核心病理机制为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其释放的弹性蛋白酶(NE)等破坏气道结构,进而形成“炎症-感染-再炎症”恶性循环。DPP-1作为激活释放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NSPs)的关键酶,成为阻断这一循环的全新靶点3。
本项II期研究主要纳入226例过去一年中急性加重次数≥2次的支扩症患者,研究的整体设计如下(图2):
➤年化急性加重率:20mg组1.00次/人年、40mg组0.75次/人年(安慰剂组1.88次/人年),降幅分别达46.8%与60.1%。
➤无急性加重患者比例:HSK31858 20mg组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0mg组效果更优。同时无加重患者比例翻倍(图3)。
➤24小时痰量减少:20mg组降幅7.46克,40mg组8.82克(安慰剂组痰量反增0.30克)。
➤与安慰剂组对比,HSK31858 20 mg组(86.5% vs. 85.3%,P>0.05)和HSK31858 40 mg组(88.0% vs. 85.3%,P>0.0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
表1. 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统计
作为我国首个针对DPP-1靶点的口服抑制剂,HSK31858直击疾病根源,通过精准抑制DPP-1,阻断中性粒细胞NE等破坏性物质的激活,从源头扼制气道结构损伤与感染恶性循环。本研究不仅证实了DPP-1抑制剂HSK31858在支扩症治疗中的潜力,还揭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