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校园戏剧哪家强?这些学校真有“戏”|世界戏剧日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为深入推进美育教育,让艺术浸润学生心灵,北京各中小学在校园中广泛开展戏剧教育。


编排原创话剧、将戏剧与传统文化相连接……如今,校园里,精彩戏剧不断上新,学生们站上国家大剧院等各类舞台,绽放艺术光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些精彩的校园大戏。


校园剧《坚强的泥人》

东城区革新里小学

图片


创作档案

东城区革新里小学的原创校园剧《坚强的泥人》讲述热爱泥人的学生张传承,面对同学们认为泥人不时尚、被时代淘汰的看法,内心充满矛盾。在国际青少年手工玩具制作大赛来临之际,张传承犹豫不决,在梦中出现了祖先的鼓励让他坚定信念,于是带着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泥人作品参赛。比赛中,作品虽遭质疑,但他对泥人的热爱与传承精神打动众人,最终获得希望之星奖,让泥人这一传统技艺得到认可,展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图片


《坚强的泥人》紧扣学生的校园生活,人物塑造既有学生群像的活泼,又有不同年代的个性化人物特点。剧目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表达了传统文化所富有的时代意义,即台词中所说到的:“所谓的传统,都是曾经的流行,所谓的保守,都是曾经的时尚”。剧目还巧妙地融入了突破自我这一心理健康的元素,对于演员及观众都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

图片


在剧组里,孔德奕是年龄最小的那一个。起初,看着其他同学在排练中出色的表现,她多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成功完成了 “祖先”这个角色的塑造。此后,饰演 “祖先” 的每一场表演,都成为她的高光时刻,也让她真正领悟到戏剧独特的魅力与乐趣 。

图片


该剧于2024年9月首演,曾获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七届艺术节展演金奖。


校园剧《让生命阳光般灿烂》

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

图片


创作档案

《让生命阳光般灿烂》是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与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共同创排的一部原创校园剧。该剧于2024年1月启动剧本写作,创作素材与灵感均来自垂杨柳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钟亚利撰写的《家校钟声》一书。经过为期9个月的创作、排练,截至目前,该剧已在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首都图书馆剧场展演十场,收获了专家与大小观众的一致好评。

图片


全剧以小学六年的时光为轴线,通过三个温馨而深刻的小故事,展现了年轻班主任与她的学生们、家长们共同成长的历程。剧情巧妙融合了孩子、家长、老师三方的视角,在戏剧的冲突与矛盾中,传达了三者间对理解与共鸣的深切呼唤。该剧紧贴时代脉搏,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关注青少年精神世界与成长烦恼,直面教育领域诸多挑战,是一部旨在促进家校和谐共育、携手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现实主义校园剧力作。

图片


《让生命阳光般灿烂》于2024年6月5日首演,该剧第二幕《学霸的滑铁卢》荣获北京市第二十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金奖。



音乐剧《东坡春晓》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图片


创作档案

《东坡春晓》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编排的原创音乐剧,创作旨在深挖语文学科在生活实践中的诗性转化,舞台由3个绷着水墨画的白框和若干白色积木组成,用中国的方式绘写中国的模样。


故事中,学生们为完成“模仿苏轼写诗”的作业,通过VR技术见到了同样苦恼于写诗的13岁小苏轼,在和这个小古人一同寻找创作灵感时,传统和现代的世界观激烈碰撞摩擦,小苏轼于庐山顿悟古人拥抱世界的创作真谛,13岁提前写下《题西林壁》,学生们共情到了古人热爱生活、纵情自然的生命态度,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东坡春晓》于2023年12月23日首演,曾获海淀区艺术节金奖、北京市艺术节金奖。


校园剧《大山的思念》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

图片


创作档案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创排的《大山的思念》,表达了在武夷山的奶奶日夜思念着远在阿里山的亲妹妹,她们骨肉分离,乡愁情深,每天都带着孙女和外孙女去爬山,讲述着大山的传说。相传两座山本是连在一起的,为何如今只能隔海相望,姐妹二人也日夜期盼能再次重逢。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让子孙后辈从小铭记海峡两岸一家亲,中华民族血脉连!

 

该剧目通过独特的角色塑造将游客与老人及后辈巧妙结合,并在纯粹的情感线中融入喜剧元素,以丰富的表现形式诠释了海峡两岸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让美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艺术实践的形式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图片


学生贾学博说,通过排练戏剧,自己深刻体会到海峡两岸一家亲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深情。

 

《大山的思念》于2024年9月21日首演,曾在北京市艺术节和通州区艺术节中荣获金奖。


 校园剧《石头记》

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

图片



创作档案

《石头记》是回龙观中心小学创编的原创古风校园剧,以学童慧生受师命卖石为线索,通过集市遭遇与哲思对话,揭示“实践求真知”“自信守初心”的成长主题。剧中融合传统灯谜、货郎歌舞等互动形式,台词化用经典名句,辅以古风音乐增强文化沉浸感。

图片


《石头记》以“慧生卖石”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情节传递“坚持自我、重视内在价值”的成长哲理,强调实践出真知与自信的重要性,契合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核心。故事背景依托“卧龙书院”的虚构校史,呼应学校育人精神,潜移默化传递学校“友善教育”文化。角色塑造鲜活,如慧生的成长蜕变与先生的智慧引导,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彰显寓教于剧的匠心。

图片


《石头记》于2024年11月在昌平区晓剧场首演,同年参与北京市第二十七届学生艺术节(戏剧)展演。


京剧《我知道》

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图片


 创作档案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原创京剧《我知道》,是由学校“小葵花”京剧社主创老师们改编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同名动画《我知道》。该剧目通过小白兔的惊险经历,讲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告诫同学们遇到别人的教导,应该多思考,要常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应该骄傲自满。

图片


来自四(1)班的韩京阳在剧中扮演“大灰狼”一角。他表示,当初参加学校京剧社团,只是出于好奇。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被京剧的魅力所吸引。“从一开始的唱腔、身段练习,到后来能够完整地表演一段剧目,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而参加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更是让我终生难忘。”赛前的紧张准备,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互相鼓励,都成为了他宝贵的回忆。

图片


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灯光聚焦,韩京阳全情投入,将自己所学尽情展现。“通过比赛,我不仅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坚持和努力,懂得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京剧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每次的学习和表演,都仿佛是在与历史和文化进行一次对话,让我感受到深深的共鸣和认同,我会继续热爱并且传承下去!”

图片


京剧《我知道》于2023年9月28日首演,曾荣获第十四届“国戏杯”银奖、“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集体奖,并先后在大兴区文化活动中心、国家大剧院演出。


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图片

策划:凌月云 赵艳国 赵翩翩

编辑:韩冲

校对:苏珊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