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4

评论

13

29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俄乌冲突三年多,俄罗斯终于醒悟争取国际力量?我国早已给出方向

2025年3月25日,俄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拉辛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继续谈判,争取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和某些国家加入其中。”

近期,俄乌冲突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谈判的走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图片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最新举动显示,他正在谋求通过联合国框架解决问题,而这一意图背后隐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意识到,谈判的最终方向似乎正在朝着中国所主张的路径推进。

这场关于联合国、俄乌、美欧中多方博弈的外交较量,正悄然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未来。

俄乌谈判的新局面:普京为何转向联合国?

随着美俄会谈结束,俄罗斯方面的两项声明格外引人注目。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拉辛表示,应争取联合国和其他国家加入谈判。

图片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叶夫斯季格涅耶娃则强调,关于向乌克兰派兵维和的问题,应该在联合国层面讨论,而非仅由欧洲内部决定。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普京政府正在调整策略,有意将问题的解决从西方国家主导的框架中,转向联合国的平台。

普京为何选择这一步?

核心原因在于避免被西方国家全面孤立。

当前,美英法等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甚至公开讨论派兵维和。

图片

俄罗斯显然无法接受这种直接威胁。

联合国的多边机制则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相对中立的舞台。

通过争取联合国的介入,普京有机会扩大谈判的参与范围,并邀请中国等国家成为平衡西方影响的关键力量。

谈判走向中国希望的方向:中国的作用为何重要?

美国对这一局势的变化感到警觉,因为俄乌问题正显现出中国外交主张的深刻影响。

图片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场合不断倡导通过对话解决冲突,强调联合国框架的重要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近期提出的“三大维和原则”更被视为对俄乌问题的一种潜在回应。

这三大原则包括:第一,维和行动必须获得冲突当事方的同意;第二,维和部队需保持中立;第三,除非在自卫或授权情况下,不得使用武力。

图片

这些原则与中国一贯的“和平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符合当前俄乌问题的现实需求。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原则的落实并不容易。

泽连斯基政府目前拒绝联合国维和的提议,理由是联合国无法提供有效保护;英法等欧洲国家也很难做到真正的中立。

然而,普京的策略显然是期待通过联合国的机制,遏制英法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军事干预,同时借助中国的力量制衡西方主导的局势。

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俄乌问题上始终保持相对中立,既没有完全站队俄罗斯,也没有加入西方阵营。

图片

这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发挥调解作用的空间。

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对话,正是中国希望看到的解决方式。

联合国为何再次成为焦点?

普京推动联合国介入俄乌问题,不仅是一次外交策略的调整,也反映了联合国在全球冲突中的复杂角色。

从历史来看,联合国曾在多个重大国际问题上尝试调解,但结果良莠不齐。

然而,近年来,中国通过参与联合国在非洲、中东等地的维和行动,展现出其对联合国机制的深度支持。

图片

同时,中国的经验和资源也让其成为联合国框架下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使得联合国在当前俄乌问题中重新获得了一定的角色空间。

谈判的可能结果将如何影响国际格局?

如果俄乌问题能够在联合国框架下得到解决,将对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这意味着多边主义的回归和联合国作用的增强。

在近年来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是一次重要的国际秩序调整。

其次,中国的角色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

作为推动多边对话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外交理念和调解能力将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这不仅对俄乌问题有积极意义,也将为中国日后参与其他国际事务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话语权。

然而,谈判失败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

如果各方坚持己见,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导致更多人道主义灾难。

尤其是如果西方国家绕过联合国机制直接干预,将完全改变当前的国际博弈格局。

结语

普京推动联合国介入俄乌问题的举动,标志着俄乌谈判进入新的博弈阶段。

图片

美国的担忧也表明,中国的外交主张和战略布局正在逐步显现出影响力。

这场多边谈判不仅事关俄乌冲突的解决,也凸显了全球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调整。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联合国的作用都将在这一过程中被重新定义,而中国的表现也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信息

联合早报 俄美就乌克兰举行的会谈结束 争取联合国加入讨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代表团:关于未来维和行动的讨论应在联合国而非欧盟国家进行

央视新闻 中方代表强调维和行动必须坚持维和三原则

上观新闻 泽连斯基拒绝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方案:“联合国不会保护我们”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