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这是什么梗丨回答我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视频制作:张士青、周颖、刘昀

早上被李白骂

中午被孟郊怼

下午遭宋徽宗训

深夜还要听李时珍唠叨……

最近,你是否也被老祖宗“贴脸开大了?

尤其那句“回答我!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

让古代名人集体“暴躁”出圈

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网络狂欢

图片

这场狂欢的起点可追溯至2月份B站游戏主播“小明剑魔”的直播名场面。在激烈争论剑魔与鳄鱼操作难度时,他情绪激动地连番质问观众:“回答我!look in my eyes, tell me why!”这段充满戏剧性的质问,凭借魔性的语音、洗脑的台词和夸张的表情,引发了一场病毒式传播的二创热潮。

古今对话,暴躁老祖宗“集体出圈”

这场狂欢中,古人们的 “贴脸开大” 不仅自带笑点,更暗藏知识点。当网友调侃杜甫 “为何天天写惨诗”,他直接 “暴躁” 回怼:“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全断,换你你不emo啊?回答我!我落魄时用槐树叶子做凉面吃,你能吗?回答我!”

图片

@松雪渡 图

被吐槽“为何不写大字”的王羲之则“硬核”反驳:“我不写大字是因为身体素质不行吗?没力气吗?握不住笔吗?我条件允许吗?你问蔡伦,我有八尺丈二的纸吗?” 

图片

@书法递运所 图

宋徽宗也“开麦”回应“文人当不了皇帝” 的质疑:“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不是向太后选的吗?我瘦金体不好看吗?我青绿山水不好看吗?回答我!”

除此之外,各大官方账号也纷纷开启“暴躁”式宣传。新华社推出郦道元版“回答我”,喊话网友保护水源;中国警察网、“昆明警方发布、“上海戒毒”等账号制作创意科普视频;无锡交警更是以一句“你喝酒有没有喊代驾?你以为你是秋名山车神吗?回答我!”发起灵魂拷问,提醒公众注意交通安全。

图片

@无锡交警 图

不仅如此,多家博物馆、地方文旅官方账号也加入喊话挑战,将魔性热梗与自身特色结合,向现代人发出“灵魂拷问”。河北文旅推出“赵云在线喊话:“懂不懂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懂不懂燕赵慷慨悲歌的滚烫传承?看没看过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回答我!的创意视频,引发热议。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视频来源:河北文旅抖音号

截至3月25日9时,“回答我”相关话题持续引爆社交平台。B站中国警察网账号发布的“回答我”视频播放量已突破500万;

图片

B站平台数据截图

抖音话题#回答我全民爆改挑战#累计在看人次超2700万,#各地文旅开启回答我#话题累计在看人次超280万;

图片

图片

抖音平台数据截图

微博相关话题超10个,其中#老祖宗的回答我挑战#话题阅读量超1700万。这场以 “暴躁” 为底色的文化狂欢,展现了惊人的传播力。

图片

微博平台数据截图

魔性玩梗背后的文化共鸣

这场看似无厘头的狂欢,为何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答案或许藏在网友的调侃与历史的解构中。有网友调侃:“知识通过粗暴的方式进入脑袋”“我今天刷了一天,入魔了”

图片

图片

更有网友表示,“我就知道我要好好读书”

图片

技术平权下的文化创新与法律隐忧

这场狂欢不仅让网友乐在其中,也引发了专家学者的深度思考。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宏超指出,“‘回答我’系列视频的爆火,本质上是古今情感的微妙共振。”网友通过“暴躁”对话拉近距离,既是对历史的解构,也是对当代压力的宣泄。深圳某自媒体运营人达达指出,这是一个技术下沉,人人都是“AI导演”的时代,有人现学AI技术三天就做出了10万+爆款,这届年轻人,属实把“技术平权”玩明白了。未来技术不是问题,人们最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这场狂欢背后的技术暗流需警惕。江苏耀时律师事务所律师庄静怡强调,AI换脸涉及多重法律风险:

一、就已故名人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死者肖像权保护限于“近亲属利益”。若AI换脸损害其生前形象,近亲属可起诉。

二、就影视形象而言,若AI换脸使用影视剧中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可能侵犯制作方著作权。若换脸内容歪曲历史事实,可能被认定为“传播虚假信息”。即使历史人物无明确权利人,生成内容仍需标注“AI合成”标识。

《标识办法》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最后,庄静怡提醒广大网友,玩梗要有度,否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当技术让历史人物“暴躁”出圈,我们既需拥抱创新的表达,也需警惕越界的风险。毕竟,狂欢之外,尊重与敬畏才是文化传承的底色。

那么,你被哪个 “暴躁” 老祖宗圈粉了?

一起来聊聊~

(综合自现代快报、澎湃新闻、深圳晚报、河北文旅抖音号、网友评论等,编辑张士青)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