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4o让“吉卜力”风格爆火:奥特曼换头像、MJ CEO急了、版权引争议

AI划重点 · 全文约1915字,阅读需6分钟

1.OpenAI的GPT-4o图像生成能力使吉卜力风格在网络上疯传,知名网红、影视明星、科技大佬纷纷加入。

2.GPT-4o在AI生图领域实现了四大突破:文本理解力超强、画面清晰度提升、修改更自由、内置知识库。

3.由于GPT-4o的出色表现,老牌AI绘画工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4.然而,宫崎骏本人对AI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讨厌AI,认为人类艺术应该是充满灵魂的。

5.未来,AI或许不会取代艺术家,而是成为艺术家的超级助手,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实现创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你早上醒来,打开社交媒体,发现世界仿佛被宫崎骏“接管”了。你的朋友、同事,甚至连你最严肃的上司,都换上了带有吉卜力风格的AI头像。

宫崎骏笔下的温暖色调、柔和线条、迷人的光影,不仅覆盖了你的朋友圈,还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图片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OpenAI最新的GPT-4o图像生成能力。网友戏称,AGI已经有了新的定义:All Ghibli Images

这波“吉卜力化”浪潮迅速在网络上疯传。知名网红、影视明星、科技大佬纷纷加入。就连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也坐不住了,直接把自己的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吉卜力风格的自己,并幽默发文:“奋斗十年,试图帮助人类创造超级智能,结果大家最关心的却是——‘看,我把你变成吉卜力风格了!哈哈哈!’” 

图片
1

 GPT-4o生图的四大优势,“所见即所得”

AI绘画并不是新鲜事,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早已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GPT-4o的爆火,不只是因为它能画吉卜力风,而是它在AI生图的关键领域实现了四大突破:

✅ 文本理解力超强,精准呈现提示

过去,AI生图工具对提示词的理解总是“似懂非懂”——你让它画“红色帽子的女孩”,结果女孩穿着红衣,帽子却是蓝的。GPT-4o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点,它的文本-图像对齐能力极强,能准确解析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颜色和细节,让画面真正符合用户描述。

✅ 画面清晰度提升,细节更加真实

传统的扩散模型生成图像时,容易出现模糊、细节缺失的情况。GPT-4o采用自回归方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像“书写”一样绘制画面,能够在保证整体结构的同时,生成更符合现实逻辑的细节。

✅ 修改更自由,互动式“对话修图”

以前,用AI绘图修改细节是一件让人崩溃的事:要么重新输入一堆复杂的提示词,要么用图像编辑器手动调整。但GPT-4o支持“自然语言修图”,你只需要像跟设计师沟通一样,说出需求,比如“让帽子再亮一点”、“把背景换成森林”,它就能立刻调整,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 内置知识库,懂艺术、懂构图、还懂你

GPT-4o的生图能力,不仅仅是听话,它还能根据知识库自动优化画面。如果你要求生成一幅“牛顿棱镜实验”的图像,它不需要你提供任何额外信息,就能画出科学教科书里标准的棱镜折射效果。这种“内置知识”的能力,让AI不仅能画,而且能画对。

这些突破,让GPT-4o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还能在广告设计、影视概念图、漫画分镜等领域大展拳脚,甚至可能颠覆整个创意产业。

2

 GPT-4o的“降维打击”,MJ迎来生死考验?

面对OpenAI的猛烈攻势,老牌AI绘画工具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Midjourney CEO大卫·霍尔茨甚至紧急发声,称GPT-4o“效果一般”,并且透露,Midjourney V7即将发布,势必要重新夺回市场焦点。

图片
图片

此前,MJ一直是AI绘画的王者,凭借精致的艺术风格和强大的社区生态稳占市场。然而,GPT-4o更新后的文生图功能,让大量普通用户无需复杂提示词,就能生成高质量图像。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爱好者开始尝试GPT-4o,不再依赖MJ的复杂提示词调校。有人甚至直言:“我用GPT-4o画图后,MJ会员都想退了。

3

 宫崎骏的愤怒:艺术的尊严 vs AI的狂欢

其实,宫崎骏本人对AI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他讨厌AI。

图片

早在2016年,当有人向宫崎骏展示AI生成的动画时,他的反应极为强烈:“这是对生命的侮辱!”他厌恶地表示,人类艺术应该是充满灵魂的,而AI的机械化创作,完全破坏了这种独特性。

但现实是,技术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愤怒而停止进步。如今,AI不仅能生成动画,还能理解构图、色彩搭配,甚至能模仿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它的能力,不再局限于辅助人类,而是逐步走向“独立创作”。

这让整个行业陷入两难:我们该如何在AI的便利与人类艺术的尊严之间找到平衡?

4

 AI与艺术的未来:融合还是对抗?

目前,艺术界对于AI的态度大致分为两派:

• 保守派:坚持手工创作,认为AI只是冷冰冰的算法,无法真正理解艺术的灵魂。他们担心AI会让传统艺术形式消亡,使得创作者被边缘化。

• 拥抱派:认为AI只是一个工具,就像当年的数码相机、Photoshop一样。真正的艺术,依然需要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AI只是提供了更高效的实现方式。

图片

这场辩论的核心问题是:创作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一张画的风格、技法、甚至“灵魂”都可以被AI复刻,那么人类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于“抵制”或“全面接受”,而是如何找到人类与AI协作的最佳方式。未来,AI或许不会取代艺术家,而是成为艺术家的超级助手——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实现创意,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已有的风格。 

5

 AI时代,每个人都是创作者

无论你是AI的粉丝,还是宫崎骏的忠实拥趸,这次GPT-4o的吉卜力风潮都说明了一件事:每个人都渴望创作的权力。

过去,创作动画、绘制插画,需要专业技能和大量时间。而现在,AI让普通人也能轻松参与到创作之中——只要有想法,就能生成作品。这不仅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也让更多人可以表达自己。

或许,未来的世界不会只有“AI艺术”或“人类艺术”,而是两者交融的新生态。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不是AI能做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利用它,去创造真正独特的作品

你觉得呢?AI真的会毁掉艺术,还是它会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