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6

评论

74

12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夫妻店年入33亿,上市前夕遇麻烦

AI划重点 · 全文约3907字,阅读需12分钟

1.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在冲刺港股上市前夕,因3·15期间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陷入信任危机。

2.涉事门店员工使用过期西柚粒并撕毁原保质期标签后重新打印虚假效期,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已立案调查。

3.沪上阿姨8500家门店中,8409间由加盟商经营,占比高达99.7%,高度依赖加盟商导致品控问题。

4.由于加盟商素质良莠不齐,部分门店为降低成本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品牌口碑。

5.另一方面,沪上阿姨创始人夫妻的资本操作引发市场质疑,高额分红叠加借贷扩张会削弱企业抗风险能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张婉莹

实习生 陈慧

编辑 | 何子维

正值冲刺港股上市的紧要关头,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却因3·15期间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陷入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危机。

据湖北经视《3·15特别报道》披露,其武汉汉口城市广场门店员工在制作杨枝甘露时,使用过期的西柚粒,并撕毁原保质期标签后重新打印虚假效期。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已依据《食品安全法》对涉事门店立案调查,最高面临货值金额20倍罚款。

图片湖北经视曝光了沪上阿姨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事件将沪上阿姨推向舆论风口,也为其港股上市前夕蒙上一层阴影。

从2013年上海人民广场一间25平米的档口奶茶店,到坐拥8500家门店的现制茶饮巨头,由“75后”夫妻单卫钧和周蓉蓉创办的沪上阿姨,用超过十年时间,在茶饮江湖中撕开一条“血路”。

然而,如今来看,过期食材重复使用的“标签门”,或成为这家“夫妻店”IPO路上的拦路虎。

就在今年年初,沪上阿姨带着年营收超33亿的成绩单冲刺港交所,试图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之后,第5家登陆资本市场的茶饮品牌。

可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确定性”。当蜜雪冰城以2.6万家门店在下沉市场筑起铜墙铁壁时,当古茗、茶百道争相用万店规模抢占先机时,沪上阿姨的IPO更像是一场逆水行舟的突围战。

沪上阿姨的基因里刻着下沉市场的生存法则,但资本要的不是生存,而是想象空间。

当食安问题撞上上市倒计时的时候,这场价值过亿的资本盛宴,还能否端出令人安心的“商业甜品”?

01

加盟狂飙,品控失序

315报道揭开的,不仅是沪上阿姨过期食材标签被撕毁重贴的“时间魔法”,更是8500家加盟店构筑的庞大商业帝国下脆弱的品控防线。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8437间门店中,8409间由加盟商经营,占比高达99.7%。资本市场的数字游戏与舌尖上的安全底线,在此激烈碰撞。招股书里引以为傲的99.7%加盟率,在315后成了危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可否认,沪上阿姨的加盟模式在其扩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高度依赖加盟商,让食品安全、经营效率等问题接踵而至。

图片查阅沪上阿姨合伙人小程序,沪上阿姨旗下多品牌都在招募当中‍‍‍‍‍‍‍

对品牌方来说,加盟服务以及各项采购收入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对加盟商而言,他们不仅需要承担房租以及购买品牌方的高价原料,还要面对品牌方各种管控限制甚至是罚款。

为了提升品牌销量和市场份额,沪上阿姨曾频繁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如“买一送一”“免单券”“第二杯半价”等。这些活动吸引了消费者,但也给加盟商带来了压力。

一位深圳的加盟商向盐财经记者透露,总部要求做活动,但活动折扣要扣除40%,物料成本扣除38%,人工占比12%,最后利润所剩无几。“总部虽然会给一些补贴,但力度极小,根本弥补不了活动带来的损失。”

同时,由于活动期间往往客单量爆棚,店员难免有所疏忽,如果遇到客户投诉,总部对加盟店的惩罚力度也不小。对于加盟商来说,品牌总部强制促销活动不仅挤压了利润空间,增加了工作压力,也引发了员工的不满。

图片沪上阿姨店内,忙碌的店员与正在等待取餐的顾客/图源:沪上阿姨‍‍‍‍

这也使得沪上阿姨的闭店率,高于行业均值。

2024上半年,沪上阿姨关闭的加盟店数量有531家,占到了总门店的6%。回看2021年到2023年的三年内,沪上阿姨每年的闭店数分别为210家、393家以及370家。华安证券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沪上阿姨在2023年的闭店率为7.7%,高于其他茶饮主流品牌。

从单店日均GMV来看,沪上阿姨也与同行存在一定差距。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单店日均GMV为3823元。同期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的古茗单店日均GMV,则维持在6000元以上的高位。

面对如此庞大的加盟商队伍,沪上阿姨的管理和品控也面临挑战。

有加盟商向盐财经记者透露:“虽然总部有一些管理规定,但在实际运营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物料供应有时不及时,导致门店无法正常营业;对加盟商的培训也不够系统,很多操作标准难以落实到位。”

加盟模式还带来了食品安全与口碑风险。

由于加盟商素质良莠不齐,部分门店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该门店的生意,还会对整个品牌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当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沪上阿姨”这一关键词时,截至2025年3月21日,共有3584条投诉。这些投诉,大多集中在食品安全和售后这两大问题上。

图片截至2025年3月21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沪上阿姨”的相关投诉共有3584条/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3月14下午,沪上阿姨武汉汉口城市广场店店员表示,涉事的两名员工已经离职。“那个门店是新开的,当时没有店长,所以两位员工比较随心所欲。”该品牌督导也赶到现场,表示核实后,将从严处理。

加盟模式对于茶饮品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新茶饮赛道内卷加剧的当下,沪上阿姨若无法系统性解决加盟店监管漏洞,就难以摆脱“扩张失速-品控失控”的隐患。

02

夫妻分红1.76亿与现金流危机

2013年,单卫钧、周蓉蓉夫妇用一杯“五谷奶茶”,在上海人民广场打响创业第一枪。此后十年,沪上阿姨以每年新增千家门店的速度狂飙突进,2023年营收达到33.48亿元,成为新茶饮赛道增速最快的黑马之一。

下沉市场是这场狂奔的燃料。

图片据招股书,沪上阿姨在下沉市场占市场领导地位‍‍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GMV从2018年的252亿元暴涨至2023年的9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7%。预计到2028年预计增至26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8%,远超新茶饮市场的整体增速。

沪上阿姨超过半数门店门店扎堆于此,试图用“五线城市包围一线”的策略复制蜜雪冰城的成功。截至2024年6月30日,沪上阿姨门店网络中50.3%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但蜜雪冰城的护城河远比想象中坚固。

以中杯规格、不加料的茉莉奶绿为例,蜜雪冰城卖6元,沪上阿姨要卖9元。在县域市场,价格敏感度极高的消费者往往用脚投票。有县域加盟商表示,“沪上阿姨的客单价是蜜雪的两倍,但单店日销只有对方的60%”。

下沉市场的竞争本质是成本战。当蜜雪冰城能把柠檬水做到4元一杯,仍保持盈利,后来者想要分羹,要么降价,要么被挤出牌桌。

财务数据佐证了这种尴尬。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营收同比增长6%至16.58亿元,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2.3%至1.68亿元。更值得警惕的是毛利率,2023年其毛利率为30.4%,较蜜雪冰城的35.2%和古茗的34.8%明显逊色。

图片沪上阿姨2021年、2022年、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21.8%、26.7%、30.4%/图源:沪上阿姨招股书

除了盈利困境,还令人瞩目的,是创始人夫妻的“资本操作”。

招股书显示,2023至2024年,沪上阿姨两次派发股息合计2.18亿元,其中单卫钧、周蓉蓉夫妇通过控股公司套现1.76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同期短期借款从3.2亿元激增至7.8亿元。

2024年上半年,沪上阿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1亿元,其中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58亿元,较2023年现金流量净额5.92亿元,骤降超4亿元。

“这相当于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口袋,再把债务留给企业。”一位财务专家直言:“高额分红叠加借贷扩张,会极大削弱抗风险能力。”这种“大进大出”的财技引发市场质疑。

不过,在2024年2月14日首次递交招股书后,今年初,沪上阿姨的上市之路终于迎来重要进展。2025年1月10日,沪上阿姨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图片2025年1月10日,沪上阿姨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通知书

当资本对茶饮行业的热情逐渐冷却,沪上阿姨能否借上市突破增长瓶颈,以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迎接行业洗牌?

03

IPO能否破局?

茶饮赛道的“生死时速”资本市场对茶饮品牌的耐心也在消退。

2024年以来,茶饮赛道融资事件数量较此前接近“腰斩”。在此背景下,沪上阿姨的IPO更像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譬如据“市值水晶”发布的数据,2021年新式茶饮行业共发生融资32起,披露总金额超过140亿元;到了2023年,融资事件虽仍超30起,但融资金额急剧缩水,略超19亿元。

此外,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整个新茶饮赛道累计12笔融资,相较于巅峰时期的2021年直接腰斩,融资金额更是暴跌超过90%。

图片1971-2023年4月中国新式茶饮行业投融资概况/图源:艾媒咨询‍‍‍‍‍‍‍‍‍‍‍‍‍

在市场竞争层面,各品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几乎所有茶饮品牌都在推出鲜果茶、奶茶等产品,口味和配方相差无几。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品牌们纷纷打起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身处行业竞争红海,沪上阿姨面临着差异化缺失的困境。产品从最初的五谷奶茶,到后来的鲜果茶、轻乳茶,沪上阿姨始终未能形成独有的品牌标识。为了寻求突破,沪上阿姨采取了多品牌战略,推出了咖啡品牌“沪咖”及性价比茶饮品牌“轻享版”(后升级为“茶瀑布”)。

然而,这一战略并未取得理想效果。沪咖在竞争激烈的咖啡赛道中,面临着瑞幸、库迪等强敌,单店日均GMV较低,门店数在2024上半年还有所缩减。“轻享版”虽然定位下沉市场,但在蜜雪冰城的强大优势下,也难以突出重围。

盐财经查阅财报发现,沪上阿姨上市,实际上还有着“对赌协议”的焦虑。

简单来说,对赌协议就是公司在递交招股书时和投资方有个约定——即如果沪上阿姨在2026年3月31日之前还未能成功上市的话,投资方可以要求控股股东回购他们的股份。

图片图源:沪上阿姨招股书

这种对赌协议是投资圈里常见的玩法。投资方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会和公司或控股股东约定,如果公司没能按时上市,他们就有权让对方回购自己的股份。

这增加了沪上阿姨上市的紧迫感。如果上市时间拖得太久,控股股东可能就会面临投资方要求回购股份的压力。这不仅会让公司的资金链紧张,还可能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茶饮品牌急于上市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企业能率先上市并成功募资,无论资金规模大小,都有利于扭转当前红海竞争的局面。

二是有利于投资者实现资本退出并变现。

然而,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淘汰赛的起点。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沪上阿姨需要证明的不是开店速度,而是单店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

当规模神话难掩盈利疲软,当加盟商反噬与同质化竞争成为常态,上市或许能短暂输血,却无法根治增长焦虑。

如何在下沉市场与品质升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资本退潮后重塑品牌价值,将是沪上阿姨和整个行业必须回答的命题。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旗下财经新媒体盐财经

-END-

值班主编 | 张来

排版 | 阿车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关注南风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