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4

评论

21

35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大逆转!人口第一大省,增量重返第一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4106字,阅读需12分钟

1.广东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再度超越浙江省成为人口增量榜首。

2.尽管广东省人口增量重回第一,但其出生人口仍保持强劲,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8.89‰。

3.其次,广东省产业实力强大,经济、工业、出口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为人口增长提供了基础。

4.其中,深圳市人口增量第一,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1798.95万人,同比增加19.94万人。

5.由于产业优势,广东省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使得其人口竞争力持续保持强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余

01

广东人口增量重返第一

时隔四年,广东的常住人口增量,终于再度超越浙江,位居全国第一。

3月26日,广东省公布人口数据:

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

74万人的增量,超过了浙江省43万人,登顶人口增量榜榜首。

2021年之前,广东的人口增量长期霸榜全国第一。

七普数据显示,2010至2020十年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了2169万人,是增量位居第二的浙江(增加1014万人)的两倍多。

图片

仔细梳理广东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强悍的人口竞争力。

1949年广东省人口2782.7万人,1951年降到了1910.45万人,此后一路增长。1957年突破3000万,1970年突破4000万,1978年突破5000万,1989年突破6000万,1997年突破7000万,2000年突破8000万,2005年突破9000万,2010年突破1亿,2015年突破1亿1千万,2019年突破1亿2千万。

黑天鹅三年期间,打乱了广东的人口局面。

2021年广东增加60万人,被浙江的72万增量反超。

2022年,广东的人口规模更是出现了历史性减少,当年减少了27.2万人。同期的浙江增加了37万人。

这是特殊原因导致人口回流所致。

2023年黑天鹅结束之后,广东人口增量49万,与浙江的50万基本不相上下。

2024年广东再度拉开了与浙江的差距,增量超浙江31万人。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目前公布人口数据的23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增长的有7个,人口不变的2个,人口减少的14个。

人口减少地区是人口增加地区的两倍,与全国人口三连降的局面相呼应。

目前人口减少最多的是山东,当然河南、黑龙江数据还没有公布,所以这还不是最终排名。

02

广东人口竞争力何以如此强悍

2021年是中国人口分水岭,之后全国人口三连降。其反映在各省市自治区身上,便是增量大不如从前。

比如广东省2010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增加216.9万人。浙江这个周期内平均每年增加101.4万人,江苏平均每年增加60.9万人,山东平均每年增加57.3万人,河南平均每年增加53.4万人。

2021年之后,广东、浙江从过去的动辄每年增加一两百万人下降至几十万。

江苏2024年陷入了零增长。

山东、河南则陷入了疯狂减少的局面。过去四年山东省减少了90万人,河南没公布2024年数据,不过2021年至2023年三年间,河南就已经合计减少了126万人。

在人口红利终结的大背景下,广东省仍能保持74万的人口增量,已经是非常不错。

关键问题来了,广东为何如此强悍?主要来自两方面:

第一,强悍的出生人口。

尽管这几年广东的常住人口被浙江超越,但其出生人口始终霸榜第一。

图片

2023年广东出生人口103万人,2024年比2023年还多10万。

广东省统计局披露,2024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出生率8.89‰;死亡人口66万人,死亡率5.20‰;自然增长人口47万人。

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广东自然人口贡献了47万增量。那么,去年从外省净流入(流入-流出)的人口规模则是27万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东省去年从外省的净流入人口还是不如浙江。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广东、浙江统计局

当然,广东出生人口强悍背后,其实也是人口竞争力强悍的映射。

因为,广东出生人口常年第一,一方面是广东本地人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对于生娃这事从不含糊。

另一方面则是过去几十年虹吸内地年轻人入粤,构成了广东省年轻人口占主力的人口结构,为生育人口提供了基础。

对比一下就很直观,2023年,广东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只有10%,位居全国倒数第三。而上海的占比高达19.6%位居全国第二,江苏位居第7。

浙江65岁以上人口占比也比广东高出5.4个百分点。

图片

第二,强悍的产业。

人口跟随财富流动而流动,哪里有钱赚,哪里能赚到钱,人口就会流向哪里,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

广东不仅是中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还是经济第一强省、工业第一强省、金融第一强省、出口第一强省、产业第一强省。

江苏这几年的GDP不断迫近广东,舆论场上,江苏即将取代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强省的声音甚嚣尘上。

但本号全面分析过,江苏想要实现超越,很难。

主要在于,江苏很多指标距离广东还很远。

2023年,广东的国内税收收入21637.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国内税收与GDP之比15.95%,位居全国第二,也即100元GDP能够创造15.95元税收。

而2023年江苏的国内税收为15586.8亿元,只有广东的72%。相差6050.9亿元。

图片

从个人所得税角度看,广东2023年个人所得税收入2365.3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期江苏只有1262.5亿元,江苏的个税只有广东的53.38%。江苏的税收,甚至不如经济排在第四位的浙江。

图片

从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角度看,2023年广东的资金总量35088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期江苏的资金总量为245919亿元,只有广东的70%。

图片

从工业实力角度来看,2023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营收18.58万亿元,同期江苏为16.85万亿元,江苏只有广东的90.6%。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省统计局

此外,江苏2023年的出口3.37万亿元,广东为5.44万亿元,江苏只有广东的62%。

2023年江苏的一般预算内收入9930.2亿元,广东为13851.3亿元,江苏只有广东的71.7%。

还有最关键的养老贡献。

2023年广东上交的养老金相当于15个地区之和,其净缴纳养老金1158.14亿元,是排在第二位北京的3.18倍,是江苏的6.54倍。

以此来看,广东的养老金养活了半个中国的老人。

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江苏除了GDP迫近广东外,大多数关键指标都与广东相差甚远。

这正是网络上很多人怀疑江苏GDP真实性的缘由。

再从去年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来看,同样能彰显广东产业的强悍。

全国第二第三产业法人数量最多的是广东,有465.9万个,其次是江苏的290.7万个,山东的278.5万个,浙江的228万个。与GDP排名一致。

江苏第二第三产业法人数量只有广东的62.4%。

全国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同样是广东位居全国第一,拥有496.2万个,其次是江苏的313.4万个,山东300.2万个,浙江243.1万个。

这一数量,江苏也只有广东的63.2%。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从增量角度来看,广东过去五年,无论是法人单位增量还是产业活动单位增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分别增加了153.2万个、157.3万个。

山东两者的增量均位居第二,分别增加了98.4万个,99.6万个。

江苏两者的增量均位居第三,分别增加了85.3万个,90.5万个。

河南两者的增量均位居第四,分别增加了81.8万个,85.6万个。

浙江两者的增量均位居第五,分别增加了73.5万个,75.1万个。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数量规模与增量规模,其背后反映的是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氛围和潜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中国经济、产业、人口、金融、科技第一强省的广东,依旧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年GDP不断逼近广东的江苏,想要成功登上中国第一经济强省的宝座,难度还是非常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量,广东均位居第一,这是广东强悍人口竞争力的根本底气。

03

深圳增量第一,广州增量第二

去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加的74万人中,有20流入了深圳。

深圳官方披露:

深圳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798.95万人,同比增加19.94万人,增长1.12%,连续2年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1798.95万常住人口,再次刷新深圳人口纪录,再次冲破深圳人口天花板。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市统计局

此外,19.94万人口增量在目前公布数据的重点城市中,暂居第一。广州暂居第二。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深圳人口竞争力强悍的逻辑,同样是经济与产业。

第一,经济竞争力强。

2024年,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扛住了压力,最终以5%的增速,完成了既定目标。

但在重点城市中,则出现了强弱分化。杭州、南京、广州、佛山、西安、东莞均未能跑赢大盘。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深圳去年则以5.8%的增速跑赢了大盘0.8个百分点,同时,这一增速继续位居一线城市首位。GDP总量逼近3.7万亿,不出意外,2026年深圳的GDP规模将登上4万亿台阶。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的经济增速表现亮眼背后,是其工业与出口同时发力的结果,尤其是出口。

第二,工业实力,无出其右。

工业表现方面,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去年深圳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冲破了5万亿,高达5.4万亿,与工业第二城苏州、第三城上海之间,形成了断崖式的领先地位。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样冲破了5万亿,高达5.4万亿,相比于苏州、上海,同样有断崖式的领先优势。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深圳统计局披露,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这一增速,位居GDP十强城市首位。

大象狂奔四个字,是深圳工业最好的注脚。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其中上海为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2%、9.9%、9.1%。

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8%、31.8%、21.3%。

第三,出口,连续32年全国第一。

去年,深圳的出口,成为中国各城市的一个标杆。

深圳的出口已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深圳出口规模2.81万亿,承担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出口,包揽了广东省一半的出口。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海关

更强悍的是,如此规模,增速依旧高达14.6%。如同其工业一样,也是在大象狂奔。

图片

强悍的出口背后,是深圳产业高含金量的结果。

根据深圳海关披露的数据,28122.16万亿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19957.52万亿,占比70.9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604.67亿元,占总出口规模41.27%。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海关

机电产品承载了深圳出口规模的70.4%,其中基本都是科技产品,如电脑、手机、家用电器、集成电路以及这些电子产品的中间品,还有电动汽车、锂电池等。

电子产业是深圳的产业支柱。

深圳仅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就足以吊打全国所有城市。

全国拥有万亿产业(说的是单个产业,不是产业集群)的城市,只有深圳、苏州和东莞,且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2年,深圳是2.56万亿,苏州是1.2万亿,东莞是1.1万亿。

目前,深圳尚未公布2023年和2024年各产业总产值数据,仍沿用2022年的数据。

2022年,深圳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25575.79亿元,位居第一,也位居全国第一。仅这一个产业的总产值,就超过了广州市全部工业总产值(25574.41亿元)。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市统计局

所以,产业对于城市重要性无以复加。城市的兴盛,必然是产业的兴盛;城市的衰弱,必然也是产业衰弱引发的。

至于人口的流向,则是产业作用的果。产业是经济与人口的基石,没有产业,经济发展无从发力,无法提供就业,也就无法吸引人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4
8090后泪目!奇迹MU端游复刻,4月12日登录送卓越套装
广告奇迹MU怀旧版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