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下文简称《通报》)。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根据《通报》,2023年度,全国共2168家三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其中综合医院1588家,专科医院580家。与2022年相比,新增考核医院90家,因合并、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的医院共34家。
2023年度参加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监测医院情况
从《通报》看,2023年的重点是通过DRG/DIP支付改革和智慧医院建设,推动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而2022年则更侧重于疫情后恢复期,强调基础服务能力重建和集采药品落地。
监测分析显示,通过连续6年的引导,三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运营管理更加规范,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医院人员经费占比连续3年上涨
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通过持续的引导,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运行机制正在不断健全。《通报》从收支结构、药物配备和医务人员经费三方面作分析。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到医疗收入比例为29.59%,比2022年提升0.94%;辅助用药收入和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则分别下降0.03%和3.22%。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三级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集采药品的积极性正在不断提高。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为59.48%、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占比为96.30%,比2022年分别提升1.40%和0.13%。集采中标药品使用比例和集采中选药品比例分别达到了89.71%和96.11%,同比增加4.06%和1.95%。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医院人员经费占比的持续提高,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根据《通报》,医院人员经费占比连续三年呈现稳步上涨,从2021年占比37.13%、2022年占比39.05% 到2023年占比39.18%。这一趋势体现了近年来破除逐利机制、深化薪酬改革、回归公益性的改革成效。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不过,也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近5年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护比维持在1:1.5左右,而西藏和新疆两地的医护比低于1:1.25,部分医院因地理位置、编制、薪酬福利等问题,导致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人员结构失衡等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73.84%,较2022年下降4.04%。住院医师考试通过率下降既是医疗资源不均衡和管理粗放的「晴雨表」,也是深化医改的「警示灯」。未来需通过政策协同、资源整合和考核创新,构建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生态,真正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人才储备目标。
《通报》指出,未来必须继续健全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导向的政策措施,持续开展绩效监测工作。充分运用绩效监测开展以来积累的数据资源,查找和破解当地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指导公立医院加强经济运行管理,严控超规划无序扩张;指导医院合理配备使用医保目录药品,降低患者用药成本;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决定机制,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院间收入差距等等。
部分三级公立医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
医院管理理念与科学化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医疗服务效率、运营管理体系和信息化,都是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指标。
根据《通报》,2023年医疗服务效率得以稳步提高,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为67.72%,这比上一年度增加6.67%,平均预约等待时间保持在20分钟以内,病床使用率为88.49%。
三级公立医院通过流程再造,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理念,以多学科协作(MDT)为基础,探索专病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运营管理体系也在逐步健全。2023年,全国有78.42%的三级公立医院设立了总会计师,这较2022年提高0.84%。三级公立医院持续加强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全面预算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以全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工具、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内部流程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将信息化全面融入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建设目标之一。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及以上占比为87.99%,较2022年提升4.96%。三级公立医院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为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供坚实保障。
图 |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情况
另一方面,《通报》中也提到,医院内部管理理念与科学化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包括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三级公立医院对人、财、物、技术等精细化管理重视不够,部分三级公立医院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轻视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此外,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2023年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整体迈上4级新台阶,但医院内部各应用系统间「信息孤岛」现象仍然明显。信息系统建设仍不能有效满足医患需求,需要加强数据资源共享与应用;全流程服务体验有待提升,在诊疗环境、就医流程、医患沟通、后勤服务和就诊连续性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空间。
医护比保持稳定上升
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总额增长11.32%。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接受教育教学培训占比为45.06%,较2022年提升1.7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完成率93.33%,较2022年提升9.63%;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为91.44%,较2022年提升0.55%。
图|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医务人员比例情况
此外,科技创新能力也在稳步提升。2023年,省级及以上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为303.42万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省级及以上三级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保持明显优势,湖南、安徽、四川在超过全国均值水平上实现较快增长。
下转患者数增长31.4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略有波动
据《通报》,2023年,三级医院向医联体内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达3137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31.40%。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接受对口支援医院和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分别为11.51%和31.77%,较2022年提高0.48%和1.71%。
图 |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下转患者情况(万人次)
临床诊疗能力也保持了上升趋势。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保持稳定,微创手术占比提升0.14%。病例组合指数(CMI值)中位数0.88,其中省级及以上医院CMI平均水平为1.14,较2022年的1.10略有增加,北京、上海等省份CMI值增长相对较快。
合理用药水平同样得以提升。2023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4.02,86.65%的三级公立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国家要求。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分别为19.30%和23.42%,较2022年提升0.97个和1.34个百分点,有力支撑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图 | 2021-2023年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
未来将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比方说,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医教协同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畅通上下转诊渠道,不断改善医疗服务。
门诊患者满意度提分幅度最大
在公立医院考核体系之下,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深刻影响着医院的声誉、竞争力乃至长远发展。
2023年,门诊患者满意度在挂号体验、医生沟通、护士沟通、环境与标识、隐私、医务人员回应6个维度全面提升;住院患者满意度在饭菜质量、出入院手续及信息等维度提升较大。本年度和上年度在门诊患者满意度评估维度保持一致,住院患者满意度维度略有不同,而2022年住院患者满意度在出入院手续及信息、疼痛管理、药物沟通等维度提升较大。
2023年,医务人员满意度为86.23分,相较于2022年提高2.56分,其中浙江、湖南、福建、四川、山东位居前五位。
医院精益运营管理专区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
互动交流,持续学习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