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4

评论

6

1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加利利不安,贝鲁特就得陪葬”:以色列空袭黎巴嫩,中东战火再起

AI划重点 · 全文约1336字,阅读需4分钟

1.以色列空军于3月28日突袭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达希耶地区,打破去年11月美国主导的脆弱停火协议。

2.以色列军方表示,此次袭击是对真主党据称的无人机仓库的回应,但背后真正的信号更为深远。

3.与此同时,加沙战场硝烟未散,以军主力仍部署在加沙周边,形成两线作战的局面。

4.联合国方面警告称,黎以冲突若再度全面爆发,将对两国民众造成毁灭性打击。

5.事实上,这场看似突发的袭击,实则是旧局重启,中东局势重回原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3月28日,战火再次在黎巴嫩首都上空点燃。以色列空军突袭贝鲁特南郊达希耶地区,打破了去年11月美国主导的脆弱停火协议。这是停火以来,以色列首次对贝鲁特市区发动大规模轰炸,目标直指真主党据称的无人机仓库——但这场袭击的背后,远不只是几架无人机那么简单。

据报道,整个贝鲁特都能听见空袭的轰鸣,一团浓烟直冲云霄。这并非突袭,以军提前发布了撤离警告,还以三次“点射”示意,意思很明确:我们来了,看你们跑不跑。于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区域——达希耶街头一片混乱,车流瘫痪,人群四散,仓皇逃命的市民只能徒步奔逃。

达希耶——一个熟悉的名字,也是以色列最忌惮的地名。这里是伊朗支持的真主党势力大本营,2024年被以军轰炸成废墟,多名高级头目被精准击毙,甚至传出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本人于去年9月空袭中被除掉的消息。

如今,以色列再度动手,表面理由是回应火箭弹挑衅,但真正的信号却更为深远:谁敢越界,谁就得付出代价。

图片

停火协议,名存实亡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直言不讳地将责任推给黎巴嫩政府,狠话掷地有声:“加利利一天不安宁,贝鲁特就别想安生。”言下之意,黎巴嫩若管不住真主党,以色列将毫不手软。

事实也确实在撕裂这纸停火协议。就在过去一周,南黎巴嫩两度传出火箭弹射击事件:3月22日一次,3月28日上午又一次,彻底撕碎了所谓“理解备忘录”的遮羞布。以色列方面随即在南黎巴嫩展开报复性打击,并确认了对达希耶的轰炸行动,称此次袭击是对“对以色列平民的直接威胁”的回应。

有趣的是,真主党这次罕见地撇清干系,表示与两次火箭弹攻击无关,至今也没有其他武装组织出面“认领”责任。似乎谁都清楚,现在不是玩火的好时候。可惜,以色列从不需要敌人“承认”,它只需要“怀疑”。

一触即发的第二战场

图片

当前局势之所以格外紧张,还因为加沙战场同样硝烟未散。以军主力仍部署在加沙周边,北线此时若全面开火,将形成两线作战的局面,以色列是否准备好了,外界尚不明朗。

但显然,特拉维夫正在打一场“有限可控”的威慑战——既要吓住真主党,又要维持对国内撤离民众的交代。

2023年,真主党炮火一度覆盖以色列北部,数万边境居民被迫逃离家园。如今,以政府多次誓言“要让他们安全回家”,这场空袭,更像是一次政治交代:看,我们在动手,我们在保护你们。

可问题是,空袭能不能换来和平?没人敢打包票。上一次全面冲突,黎巴嫩南部被夷为平地,130多万人流离失所。如果再开打,后果只会更惨烈。

法国尴尬调停,联合国例行发声

面对局势升级,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在法国访问总统马克龙时发出书面声明,要求国际社会介入,遏止以色列“持续违反协议”的行为。他强调,黎巴嫩方面始终遵守停火承诺,“现在轮到以色列履约”。

联合国方面也照例发表声明。联合国驻黎巴嫩特别协调员普拉斯查尔特表示,“任何形式的交火都是一种过错”,并警告称“黎以冲突若再度全面爆发,将对两国民众造成毁灭性打击”。

但这些话,和过去几十年说的别无二致。真正在开火的,显然不是联合国,也不是巴黎。

中东局势重回原点?

图片

以色列这次空袭,释放了两个信号:第一,达希耶并非禁区;第二,停火协议不是护身符。
而黎巴嫩政府,依然像过去那样,夹在真主党的枪口和以色列的炸弹之间,左右为难。

至于真主党,或许也正乐见其成——既不承担发射火箭的责任,又借以色列的强硬来继续维系自己的“抵抗”正当性。而以色列,则以摧毁“无人机仓库”为名,实则在进行地缘政治上的重新布局与威慑。

这场看似突发的袭击,实则是旧局重启。以色列再一次告诉黎巴嫩:如果你无法控制边境的枪声,我们将用炸弹来控制你整座城市的安宁。

贝鲁特的夜空再度燃起战火,停火协议如纸糊。对于中东,这不是新时代的开端,而是老问题的回响。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