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一小时插秧8亩!南安农户尝鲜智能农机

眼下正值水稻插秧的黄金期,

育秧、溶田、插秧……

南安各地的农户们

抢抓农时开展早稻插秧工作,

田间地头机声隆隆,

一幅幅人勤春早的“春耕图”

正徐徐铺展。

图片

24日,水头镇朴二村智能育秧中心内,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首批培育的秧苗已达移栽标准,正被分批运往当地农户的水田。

图片

图片

同一时间,水头镇朴一村的千亩农田也同样繁忙。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只见大型拖拉机在宽广的土地上来回穿梭,翻耕起垄。不一会儿,原本杂乱硬实的土地变得松软规整。另一边,2台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作业,所过之处,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划一地“扎根”水田。很快,一大片水田便披上了“绿装”。

图片

图片

记者注意到,这些拖拉机和插秧机都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自动来回作业。“我们只需在平板电脑上提前设定作业路径,插秧机即可自动展开耕作。”福州吉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秋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插秧机自动行进时,农户们可在车上补充秧苗,并在平板上查看作业的轨迹,随时了解作业情况。

“这台最新的高速插秧机,一次可插8棵秧苗,作业效率远高于人工。”陈秋说,以前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插一亩地,而插秧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7-8亩的工作量。与传统插秧方式相比,这款插秧机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调节株距和秧数,避免漏栽、复栽的情况,方便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通风采光。

图片

图片

“春耕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南安市顺和家庭农场负责人吕锦全算了一笔账:机械插秧不仅速度快、效率高,产量也高于人工插秧。管理好的情况下,预计今年一亩地能产出600公斤左右的稻谷,每亩地可增收二三百元,实现了降本增效。

今年,顺和家庭农场共有3套立体循环运动式育秧设备,3个“大家伙”同时开工,单次育秧可达8000盘,可满足450-500亩大田的用秧需求,15-20天即可完成一批次秧苗培育。配合加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的水稻机,该农场实现了从育秧到插秧的全自动化。吕锦全告诉记者,今年农场从3月20日开始插秧,预计4月上旬就可以完成朴一村1100多亩早稻的插秧工作。

南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南安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模式,累计投入智能化农机设备1.2万台(套),涵盖智能化育秧设备、大马力轮式拖拉机、辅助驾驶系统、农用无人机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助力春耕备耕。

在设备补贴方面,南安不仅延续了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更针对智能化小型机具、驾驶辅助系统、粮食烘干中心建设给予了补贴。

不负春光,不误农时。记者从南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预计种植早稻15.27万亩,比2024年增加4000亩,种植品种多以优质籼稻为主。截至27日,全市育秧1.29万亩,可供大田插秧15.5万亩,溶田15万亩,水稻插秧面积3.5万亩。目前,全市已完成机耕面积20.85万亩左右,机耕率达99.5%,预计4月中下旬可完成水稻插秧。

记者:庄树鸿 黄奕群

通讯员:黄春福 叶伟 吴昭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