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伦斌
峨眉山有大峨、二峨、三峨之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峨眉山即是大峨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磅礴,雄秀幽奇。山麓至峰顶50余千米,石径盘旋,直上云霄。明人有诗“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烟连,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之语。
天下名山(周伦斌 摄)
距今约1亿至1.8亿年,峨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峨眉山雄姿崛起和倩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垩纪(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时,因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至东南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
故峨眉山,山连山。爬坡、下坡,下坡、上坡,坡连坡。峨眉山从山下至金顶有无数的坡道,其中最有特色、最具挑战的有七段险坡:解脱坡、观心坡、九十九道拐、钻天坡、罗汉坡、连望坡、七里坡。
远眺峨眉山(周伦斌 摄)
过伏虎寺一段,路旁有一大石,上书“解脱坡”,是登山起点,系登峨眉山的第一坡,有260余级石阶。解脱之意,相传入山至此可解脱尘世烦恼,出山到此可解脱险阻,故名为“解脱坡”。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记载:“首坡名解脱,以出山者释危就坦,至此而尽。余乌知乎出解脱,入解脱耶!”清代蒋超《峨眉山志》解释:“入此解脱尘凡,出此解脱险阻。”起点有一座解脱桥,横跨于瑜珈河之上。解脱坡为一陡峭长坡,上有“解脱庵”。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白无暇太师在解脱坡上方建“观音堂”,万历初年改名“雷音寺”。光绪十年(1884年)改建。
登山不止(周伦斌 摄)
观心坡
登山不止(周伦斌 摄)
(又名星寿坡)
峨眉山陡坡
钻天坡
峨眉山陡坡
罗汉坡
洗象池后山,坡长1.5千米,有21折、1300余级石阶。传说曾有一群罗汉在此显灵,给洗象池带来兴旺香火,故名。洗象池又名天花禅院,明末始建,位于钻天坡上,地势险要,是步行登山必经之道。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意为游人到此,以为快到顶了,心里欢喜。但因其地去尚多险径,又称错欢喜。洗象池海拔2070米,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万籁俱寂,宛若置身霄汉。谭钟岳《峨眉图说》诗曰:“仙人骑象杳何之,胜迹空余洗象池;一月映池池储月,月昭池静寄幽思。”
连望坡
位于大乘寺旧址至白云亭之间,俗呼“阎王坡”,坡长2千米,有13折、1100余级石阶,坡上有险道名胡僧梯,又名凌云梯、猢狲梯。木皮殿(大乘寺)左行里许直上阎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铺石,方便行人,称为胡僧梯,又名凌云梯,俗称“阎王坡”,现称“连望坡”,意接连看还有坡道。右为梅子坡,登山劳累,可望梅止渴,过胡僧梯下坡转左,约行半里,白云冉冉弥漫山谷,旧有白云寺。由白云寺向左,陡上2里许,经连望坡即到雷洞坪。范成大有七言绝句《胡孙梯》:“木磴鳞鳞滑带泥,微生欹侧寄枯藜。胡孙愁处我犹过,个里如今幸有梯。”
今天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都是坦途!
这是高德地图导航说过的最富哲理、最好的一句话。不得不承认,每个人一生中,都有无数次一个人咬牙坚持的时刻,那种苦楚与煎熬无法与人说。有些路,熬过去了,后面必将是坦途。就像只要坚持度过了漫漫长夜,白天终究会到来一样。所以,最终谁能活得精彩,无非就看谁能熬过去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路要走,但无一例外地都会遇到弯路,这是人生必经之路,没有弯路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弯道的磨炼和意志的坚强,而非平平淡淡的生活,看似有道理,经历起来并非易事。
没有弯路的弯,怎么能体会到坦途的坦?
没有生活的艰难,怎么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走过的梯梯坎坎,亦如人生中的大小波折,可以中途休息,但绝对不轻言放弃。走过了所有弯路,终会在顶峰相见。再长的弯路,也有平坦时候,路就在前方!
11.【美丽四川】释危就坦 至此而尽——峨眉山上的七段陡坡‖周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