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研究团队在《自然》期刊发表论文,展示了一种新的疫苗技术,可通过激活杀伤性T细胞大幅改善疫苗免疫效果。
2.该技术基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的高亲和力内质网靶向分子SABER,能有效地将抗原送至内质网。
3.实验结果显示,SABER与各种抗原结合能显著增强杀伤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尤其是针对肿瘤新抗原和保守病毒表位的反应。
4.此外,这种疫苗技术还可用于预防病毒感染,尤其是容易变异的病毒,将病毒感染后的病毒载量大幅下降。
5.该成果有望为个体化癌症疫苗和广谱抗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本周,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骥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陆路研究员和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曾颖玥副教授合作领衔的研究团队,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展示了一种新的疫苗技术,可以通过激活杀伤性T细胞(CD8 T细胞)大幅改善疫苗免疫效果,有望用于传染病疫苗和癌症疫苗。
杀伤性T细胞是免疫系统抵抗病毒感染和消除肿瘤的重要力量,当T细胞受体识别被称为“抗原”的肽段时,就能找到攻击目标并将其摧毁。因此,疫苗若能够激活杀伤性T细胞产生强烈免疫反应,有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然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疫苗只能引发杀伤性T细胞的微弱反应,主要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其他成分来提供保护。
在这篇《自然》论文中,研究作者开发了一种基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激动剂的高亲和力内质网靶向分子——SABER。这种分子通过偶联表位多肽,能有效地将抗原送至内质网,并通过内质网膜的折叠和重塑使局部形成包含膜相关蛋白酶体、STING相关抗原和抗原转运体的高浓度“微反应器”。同时,SABER保留了STING激动剂的功能,可显著激固有免疫系统,发挥佐剂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将SABER与各种抗原结合,能够显著增强杀伤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尤其是针对肿瘤新抗原和保守病毒表位的反应,大大超过将抗原与STING激动剂或传统佐剂混合使用的效果。
▲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作者将抗原在细胞内部从细胞质到达内质网的过程比作抗原递送的“最后一公里”。由于内质网是抗原交叉呈递的主要场所,精确的靶向递送能够实现免疫反应质量上的飞跃。
在癌症疫苗模型中,研究人员使用SABER分子与OVA抗原结合的疫苗,接种了表达OVA的黑色素瘤的小鼠。结果显示,疫苗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接种小鼠全部存活,相比之下,对照疫苗只能减缓肿瘤生长,约90%的小鼠在5周内死亡。
这类疫苗也可用于治疗癌症,持续抑制肿瘤生长。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新疫苗诱导了强效且特异性的杀伤性T细胞应答,小鼠实现90天无瘤生存。此外,这种疫苗技术通过诱导强大的杀伤性T细胞应答,还可以用于预防病毒感染,尤其是容易变异的病毒,将病毒感染后的病毒载量大幅下降。
根据研究作者的介绍,这一成果有望为个体化癌症疫苗和广谱抗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参考资料:
[1] Xiafeng Wang et al., STING agonist-based ER targeting molecules boost 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 Nature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758-w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