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惠阳两会,“融深融湾”成为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作为惠州市唯一同时毗邻深圳、东莞的乡镇,地处惠阳打造深惠协同发展区的核心区域,新圩镇正尝试从产业错位互嵌、交通互联互通、城市品质提升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融深融湾”路。
两会期间,惠阳区人大代表、新圩镇党委书记罗国庆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新圩镇在“融深融湾”和“建设惠阳副中心”等方面的思考,提出新圩结合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在紧密对接深圳市“20+8”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在产业布局上错位补充,更多地参与进深圳产业链中,成为链上一环。
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惠协同的“组团式、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发展思路。
“坪清新”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背景下,惠阳正积极申报省级绿色低碳经济开发区。这里“新”就是新圩。今年,新圩镇计划抓住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建设机遇,引进新材料、新型储能等关键领域企业。
“我们已经在红田、红卫、南坑等地区域范围划定了14平方公里的首开区,作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重要区域。”罗国庆说。
除了“组团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新圩镇正尝试以“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方式融入深圳产业链中去。
罗国庆提出,新圩计划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绿色算力等方面布局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比如重点招商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零部件企业,包括生产传感器、电机、电控等的企业。”
交通互联也是“融深融湾”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建成通车,新圩镇通联深圳、东莞的通行能力大幅提升。
罗国庆介绍,今年,吉桥路、红卫大道等对接深莞道路要开工建设,以道路畅通打通“经济廊道”。“进一步畅通我们的经济大动脉。”
为了提升对湾区人才的吸引力,惠阳区支持新圩镇建设惠阳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
“打造小城市,首先要有高品质的城市规划。”罗国庆说,新圩镇在城市功能配套、生态环境修复等上下功夫,以高标准规划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正按现代化高品质制造新城打造。”
他介绍,新圩镇正在推进公园绿地、文化场馆、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此外,与深圳相连的丁山河流域,也将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成为连接深圳的生态共同体,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建设一个小城市,更是要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产业高地。”罗国庆说。
文|记者 林海生 实习生 孙子浩 通讯员 陈丹娜 陶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