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35

评论

108

21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我国22条“铁律”一出,特朗普立马变脸:愿降关税,但有一条件?

2025年3月24日,我国正式发布《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以22条“铁律”构筑起反制外部霸凌的法律屏障。

图片

这套被国际舆论视为“对等反制工具箱”的政策组合拳刚一落地,美国政坛便泛起涟漪。

两天后(3月26日),特朗普政府一改此前强硬姿态,表示愿考虑降低对中国所征关税税率,条件是中国方面应允TikTok 在美国的业务,售予一家美国企业 。

图片

这场充满戏剧性的外交博弈,揭开了中美战略互动中“施压与反制”的最新篇章。

关税谈判成筹码:“交易型外交”的典型戏码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牌”,向来尽显实用主义的功利本色。

据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1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中美贸易额为6882.8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增长4.9%。

中国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下降0.1%。

图片

然而,2025年初,特朗普正式开启第二任期后,便重启对华关税战,并已两次上调关税。

其手段简单粗暴,妄图借增加进口成本,迫使中国在经贸谈判中妥协让步,满足美方不合理诉求 。

然而,这种短视政策带来的后果,却会让美国自食苦果。

关税成本悄然转嫁到美国企业与消费者肩头,致使美国国内通胀压力愈发沉重。

那些依赖中国中间产品的美国制造业,更是陷入困境,成本飙升,生产受阻,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

此次,特朗普政府又以“关税减免”为诱饵,精心布局,企图实现“一石二鸟”。

图片

一方面,借TikTok交易一事,妄图遏制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的扩张步伐,维护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

另一方面,试图借此缓解因高关税引发的国内民生抱怨与产业困境 。

特朗普政府这一策略,充分暴露其将经济手段与政治目的深度捆绑的惯用伎俩。

表面上,释放谈判善意,实则以“关税威胁”为杠杆,逼迫中国在非经贸领域做出妥协。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对TikTok的“穷追猛打”,早已超脱商业范畴。

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行“技术霸权”之实,强制要求非中国资本收购TikTok美国业务,本质上是对全球数字经济规则的肆意践踏,也是美国打压中国技术输出的又一恶劣例证。

极限施压的双面性:示好与制裁同步上演

就在特朗普释放“关税谈判”信号的同时,美国政府的“极限施压”组合拳并未停歇。

图片

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将54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涉及AI大模型开发、服务器制造、超级计算机等前沿领域,进一步收紧对华技术封锁。

这种“一边派亲信访华谈合作,一边挥舞制裁大棒搞对抗”的双面策略,延续了特朗普时代“软硬兼施”的谈判风格,却也暴露了其政策逻辑的内在矛盾:既想通过关税减免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又不愿放弃对中国科技产业的遏制。

特朗普的“关税承诺”充满不确定性,其本质是“以经济胁迫换取战略利益”。

而面对美方的“关税交易”,中国展现出清晰的战略定力。

图片

首先,22条反外国制裁措施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反制“长臂管辖”的法律体系全面落地。

新规明确规定,对那些基于政治目的滥用制裁工具、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中方有权采取对等反制,包括但不限于冻结资产、限制准入、对等制裁实体清单等。

这种“以规则对规则,以法治对法治”的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为中国企业抵御外部霸凌提供了“护身符”。

其次,中国的产业韧性成为抵御关税威胁的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布局,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即便面临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国内市场深耕,不断突破“卡脖子”环节。

图片

这种“内功”的提升,让美国的关税壁垒难以发挥预期效果。

博弈的本质:规则重构与战略定位的角力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交易”提议,折射出中美关系深层的结构性矛盾。

美国试图通过“小院高墙”策略,在科技、军事等关键领域对华“脱钩”,同时又无法忽视中美经济深度依存的现实。

这种“既想切割又怕伤己”的矛盾心理,导致其政策频繁摇摆,既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让利”,又担心过度对抗引发自身经济震荡。

从全球治理视角看,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

图片

美国试图维系其在国际贸易、技术标准、数字经济领域的绝对话语权,而中国则主张构建基于多边主义的公平竞争环境。

TikTok事件绝非个案,此前华为、中兴等企业遭遇的打压,都表明美国正试图以“国家安全”为名,重塑全球产业链分工,将中国锁定在中低端环节。

但时代已然不同,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更通过“双循环”战略提升经济自主性,不再依赖单一市场的“输血”。

单边主义关税政策终将走向失败。

图片

如今,中国的反制措施更加精准有力,既避免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粗放对抗,又通过法律手段和产业升级筑牢防线。

特朗普政府若继续沉迷于“交易型外交”的幻梦中,忽视中美关系的本质是“竞合而非零和”,最终只会陷入“施压-反制-再施压”的恶性循环,损害美国自身的国际信誉与经济利益。

结语

22条“铁律”的出台,是中国面对外部霸凌的一次制度性亮剑,而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变脸”,则是霸权心态与现实困境碰撞下的应激反应。

图片

这场博弈再次印证:在中美关系的深水区,任何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都将在中国的战略定力与制度韧性面前碰壁。

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我们不寻求对抗,但也绝不畏惧对抗。

无论是关税威胁还是技术封锁,都无法阻挡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中美谈判必须基于“双方利益”而非单方面索取,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破解困局的钥匙。

特朗普政府若真想缓解关税压力,首先应摒弃“零和思维”,回到理性谈判的轨道上来。

否则,等待他们的,只会是更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尴尬与被动。

参考资料

人民网: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

观察者网《特朗普还没死心,竟称:用TikTok换减税,中国不亏》

中国国门时报《美对华加征关税终将反噬己身》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中美贸易额6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