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15

评论

111

22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三星被印度罚款9000亿,韩国舆论却迁怒中国?有何原因?

3月25日印媒报道,韩国三星公司因涉嫌逃避关税,被印度政府追讨6.01亿美元(约合9000亿韩元)的税款和罚款。

图片

这一事件引发了韩国社会的关注,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韩国网友的批评并没有集中在印度苛刻的税务政策上,反而将矛头转向了中国。

一个本与中国毫无关联的事件,在韩国社交媒体上却引发了一场另类的舆论风暴。

图片

三星被罚款的背后,不仅是跨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经营困境,更折射出中韩、中印间多重复杂的关系。

三星在印度的困局与跨国企业的共同问题

三星近年来在印度市场深耕,主要业务覆盖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两大领域。

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对三星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这次税务纠纷对三星的打击极为严重。

据报道,印度政府指控三星在进口关键电信设备过程中存在逃避关税的行为,追讨税款及罚款6.01亿美元。

这一金额几乎相当于三星2024年在印度预期利润(9亿美元)的三分之二,意味着三星在印度市场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例。

近年来,印度政府针对跨国企业频繁发起税务调查。

图片

如,2023年,印度当局以小米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中的“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扣押了小米共555.1亿卢比资金(折合人民币约48亿元)。

除此之外,谷歌、亚马逊、OPPO等跨国企业都曾深陷印度“税务风暴”,先后在印度面临过类似的巨额罚款。

印度以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无数跨国企业,但其政策和税务环境的不透明性,使得企业面临高额合规成本和巨大经营风险。

图片

三星的困境正是这种复杂市场环境的缩影。

韩国舆论为何迁怒中国?

与三星在印度的经营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舆论的反应。

按理说,三星被罚款的主要矛盾方应是印度,但在韩国的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却将事件的责任与中国联系在一起。

韩国网友的高赞评论中,不乏“印度和中国都是难以合作的国家”这样的观点。

图片

这种逻辑背后反映了韩国舆论对中国的复杂情感。

首先,这种迁怒现象源于韩国社会对中国的长期刻板印象。

2016年因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中韩关系迅速恶化,中国对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反制措施,包括限制韩流文化输出、打击韩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等。

在韩国舆论场内,这些事件被反复提及,逐渐深化了对中国的不信任感。

图片

此外,中韩在文化领域的争议(如“韩服之争”“泡菜之争”)也让双方民间矛盾不断升级。

可以说,韩国舆论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

其次,韩国媒体和社交网络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一些媒体为博取关注,常常将与中国无关的事件强行联系起来,迎合国内的民族情绪。

图片

这种逻辑显然缺乏事实依据,却得到了广泛传播,进一步放大了公众的偏见。

印度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三星事件的另一个焦点,是印度市场本身的复杂性。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高速增长的经济。

然而,与机遇并存的,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和高税务风险。

在鼓励外资的同时,印度政府对跨国企业的审查力度却不断加大。

图片

近年来,印度以“本地制造”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要求外企在印度本地生产和采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加之印度税务部门执法尺度的灵活性,导致许多企业不得不承担额外的法律与财务风险。

尽管如此,印度市场的吸引力仍不可忽视。

三星在高端智能手机和通信设备领域仍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而小米、OPPO等品牌也在不断加码印度市场布局。

如何在机遇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跨国企业在印度经营的关键。

参考资料

央广网《印度责令三星支付6.01亿美元税款和罚款》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