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5

评论

12

8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股成交持续萎缩 “924行情”至今 本轮牛市是否会再现新地量?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63字,阅读需5分钟

1.自2024年9月24日“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波段调整必创阶段地量”的特征。

2.当前市场成交额持续萎缩至1.15万亿,较年内高点缩量超50%,进入本轮行情以来地量范畴。

3.宏观环境双重压制市场活跃度,市场微观结构恶化加剧成交萎缩。

4.由于技术面的趋势惯性与政策面的刺激缺位,市场成交萎缩态势难以激发投资者交易热情与资金参与动力。

5.投资者应保持中性仓位,重点跟踪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及一季报业绩分化,静待量能回暖后的右侧信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一、本轮行情的核心规律:波段调整伴随成交额逐级下探

自2024年9月24日“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波段调整必创阶段地量”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 第一轮调整(2024.10.8-10.16):成交额从峰值3.45万亿缩量至1.37万亿(,沪指回调4.2%,主因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及科技股估值压力释放。

  2. 第二轮调整(2024.11.8-11.26):成交额最低触及1.3万亿,沪指下跌5.96%,触发因素包括美元走强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叠加地缘风险升温,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温。国内政策效果与经济修复尚需时间,叠加前期大幅上涨后的获利回吐,投资者情绪回落等。

  3. 第三轮调整(2024.12.10-2025.1.13):成交额缩至9664亿(此轮行情地量),沪指最大回撤7.5%,市场担忧经济弱复苏及年报业绩暴雷风险。

图片

规律总结:每轮调整从8-24个交易日不等,平均约15个交易日,成交缩量幅度逐次扩大(24%→29%→34%),反映市场信心边际递减。虽样本数据有限,但缩量调整已形成惯性预期。

二、此轮成交萎缩的核心动因及新低可能性

当前市场成交额持续萎缩至1.15万亿(3月26日数据),较年内高点缩量超50%,进入本轮行情以来地量范畴。核心驱动逻辑如下:

1、宏观环境双重压制市场活跃度

海外层面,全球通胀反复、美联储货币政策摇摆不定,叠加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促使外资避险情绪升温,外资短期流入动能显著减弱,直接抑制市场资金供给。国内层面,制造业 PMI、消费数据等经济指标未呈现强势复苏态势,企业盈利增速放缓,投资者对中长期市场预期趋于谨慎,交易行为从积极活跃转向保守观望,买卖频率降低,进一步压缩市场成交空间。

图片

2、市场微观结构恶化加剧成交萎缩

当前市场赚钱效应近乎消失,板块轮动快速且缺乏持续性,无论是赛道股还是蓝筹股,均未形成明确主线行情,投资者 “持币观望” 情绪大面积蔓延。资金面更面临多重压力:新基金发行遇冷,权益类基金募集规模大幅收缩,增量资金近乎断流;两融余额持续下滑,杠杆资金谨慎撤退;部分机构因赎回压力被动减仓,存量资金不断流出。多重因素叠加,市场交易活跃度被严重抑制。

3、技术与政策催化缺失强化萎缩趋势

技术面上,指数调整期 “下跌缩量” 特征不断强化,资金跟风意愿低迷,成交量伴随指数下行惯性持续萎缩。政策面上,对比 “924 行情” 时期降准、地产政策松绑等强刺激举措,当前市场处于政策真空期,缺乏能促使资金集中入场的关键催化因素。技术面的趋势惯性与政策面的刺激缺位形成共振,进一步加剧市场成交萎缩态势,难以激发投资者交易热情与资金参与动力。

新地量(成交额跌破9664亿)可能性有多大

图片

  • 历史对标:当前成交额已经跌破2024年10月16日以及11月26日的阶段最低成交,并逐步逼近2025年1月(9664亿)的缩量水平,一般衡量中级下跌行情见底,底部成交量要缩至顶部最高成交量的 20%左右,若按前三次平均缩幅(超30%)推算,本轮潜在新地量或降至8000-9000亿区间。

  • 触发条件:若4月经济数据未超预期(如工业增加值增速<5%)、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落地(科技限制加码),则成交额创新低概率或加大。

当然,成交量只是参考指标,还需结合更多的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动态、行业基本面等综合分析。不过,如果单日成交额回升至1.5万亿且持续3日以上,同时沪指放量突破3400点,那么阶段新地量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四、投资策略:防御中布局结构性机会

1、若新地量出现

短期观望为主:地量往往伴随市场极度低迷,此时盲目抄底风险较高,可等待量能企稳或政策信号明确后再布局;

关注结构性机会:聚焦低估值蓝筹(如金融、基建)或逆周期防御板块(如消费必需品),规避高波动题材股。

2、若市场环境改善、成交萎缩弱化

积极布局主线:若政策利好落地或经济数据反转,及时跟进受益主线,如政策驱动的科技成长板块、经济复苏相关的周期板块;

动态调整仓位:跟随量能变化,逐步提升仓位,优先配置资金关注度高、成交量率先回暖的板块,把握行情重启初期的弹性机会。

图片

综上:新地量概率大,但,地量≠底部,但地量后常有转机

1、无论是历史规律的惯性、宏观环境的压制,还是市场情绪、资金面与技术面的共振,均指向 3 月 19 日开启的调整中,A 股成交额存在创出 2024 年10 月8日以来新地量的可能性;

2、当前缩量本质是市场在“弱现实”与“强预期”间的博弈僵局;

3、历史经验表明,地量并非对应绝对底部,但往往属于底部区域。极端缩量后往往伴随政策或盈利驱动的反转;

4、建议投资者保持中性仓位,重点跟踪4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及一季报业绩分化,静待量能回暖后的右侧信号。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